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

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

ID:2664887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_第1页
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_第2页
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_第3页
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及根源与对策摘要: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集体的经济利益,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上市公司本身以及外部环境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制作者约束力不强,体现在法规不完善与法律制裁乏力,这就需要从源头上治理上市公司本身,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保障机制。关键词:上市公司虚假根源对策0引言上市公司是中国股市的基本融资单位,券商、机构,大户及中小散户则是中国股市的“淘金”者。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

2、到大,由1990年开市以来的9只股票到2008年底的1627只,短短的18年间,泸深两市股票总市值当时不足100亿元,而现在已达了20万亿元,发展是非常快的。但是这些年,能够在股海里真正淘到金的很少,而大多数却成为了股市的亏损者,正是这大多的股民,为中国股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股市本来应该是投资的领地,但事实上成了投机者的乐园。哪怕你是一个资深而积健的投资者股民,但上市公司发布的虚假会计信息足以让你受骗上当,跌入“陷阱”。银广厦、亿安科技、郑百文、东方电子、蓝田股份等早已被曝光而广为人知。1虚假会

3、计信息的危害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线,会计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为外部及内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是有关方面作为经济决策重要依据;是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虚假失真的会计信息只能误导决策者、投资者、管理者等方面作出错误的决定,肯定是会严重破坏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单是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利益,还会严重破坏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2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源2.1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根

4、源在上市公司本身。2.1.1上市公司如果对会计信息造假,片面的提高所有股的价格,可以获取巨额的不正当利益,使得股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证券法》关于“上市公司最近3年连续亏损,将被暂停上市,限期未能消除,不具备上市条件的,终止其股票上市”的规定,为避免退市,这些公司的大股东和控股者就会想方设法提供不够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继续保持上市,以便于保持既得的利益和好处。2.1.2由于会计信息是由会计主体提供的,且监管并不严密,所以上市公司有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便利条件。上市公司从产生到披露会计信息的程序是:经济

5、业务发生的,首先由会计主体编制会计凭证、提供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然后由受托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最后将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及相关资料报送证券监管部门审批发布,供利益相关者使用。因此,上市公司是会计信息质量真伪的内在决定者。它有条件采取各种手段(如在“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各种准备金等方面作“技术”处理),躲过监管人员和部门的检查,瞒天过海。2.1.3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乏力。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中,公司的各项权利过于集中,尤其是监督和财务、决策与监督的过

6、于集中。公司运作实际上为关健人物控制,他们往往利用其优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通过提高新股发行价格,转移利润等方式,获得不正当利益。2.2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制作者约束力不强。体现在法规不完善与法律制裁乏力。我国法规不完善是有目共睹的,表现之一是无法可依,很多实际问题并不能在现行的法律条文中找到解释。表现之二是法条设计不合理,如《会计法》虽然规定了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义务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但并没有明确会计人员的权利,权利与义务不对称使得会计人员无法独立做账。我国法律制裁乏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7、,一是法律对于政府监管者约束力不强。《会计法》中对于监管不作为或者监管失败基本上没有法律责任涉及,即使有涉及的法律条款而操作性也很差,因此执法时对事件责任人的处罚弹性很大,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往往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二是《会计法》中只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安排,并没有涉及民事责任的安排,使虚假会计信息的造假者的造假收益远远大于隐性的“败露成本”。综上两点所述,由于上市公司本身和外部监督乏力的原因,上市公司会计虚假信息的产生就在所难免。据国家财政部2004年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对179家企

8、业的抽查结果,资产不大的147家,比例为92%;利润不实的有137家,比例为95%。可见企业造假其数量之多、危害之大令投资者震惊,它对于中国股市健康发展,制约已显而易见。因此,有效解决会计信息的造假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以至法律界面临面的重大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