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

ID:2665702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_第1页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_第2页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_第3页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_第4页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4~2005年我院临床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论文卓超黄文祥郑行萍李崇智夏云杜渝平【摘要】目的调查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协助组(CHI)重庆工作组2004年11月~2005年11月临床常见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状。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ethodsDiscdiffusiontest(KBmethods)ployedtostudytheantimicrobialresistance.H培养基为美国BD公司产品。质控菌株为金葡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对β

2、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进行质量控制控的大肠埃希菌ATCC35218由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提供。试验方法与判定标准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SI)2005年版的规定[1](头孢哌酮/舒巴坦依据Pfizer制药公司企业标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确证采用双纸片法,抗菌药物纸片为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μg/10μg)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μg/10μg)。1.4分析方案按CHI制订的药敏方案执行。葡萄球菌属监测药物包括: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红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青霉素G、庆

3、大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肠球菌属监测药物有:氨苄西林、高单位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肠杆菌科和不动杆菌属监测药物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假单胞菌属监测药物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

4、西林/三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嗜血菌属监测药物包括:阿奇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1.5分析方法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耐药性分析采用患者首次分离株;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推荐的RSA的分离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高。Brssg报道[2],MRSA分离率已由1998~1999年的27.6%上升至2002年~2003年的41.0%。上海地区2004年监测报告显示,MRSA分离率高达63.9%(朱德妹等.第六届全国感染性疾病及抗微生物化疗

5、会议论文集.2005年,上海。我院前期未作相关调查,但近半年的分离率已达52.4%,值得重视。药敏结果显示,我院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未见万古霉素中介株(VISA)。对利福平敏感率为47.6%,而对其它药物普遍耐药。由于静脉导管等医用植入装置的使用,使以表葡菌为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成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分离率居总分离率第五位。调查显示,我院MRS比例高于MRSA(76.9%vs52.4%),且MRSA和MRS除了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外,对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等抗菌药物的多

6、重耐药趋势亦在加重。本次调查未发现有万古霉素耐药(VRSA)和中介(VISA)的葡萄球菌株。(2)我院分离的肠球菌以粪肠球菌为主,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36.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VRE)的菌株。(3)流感嗜血菌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阿奇霉素对流感嗜血菌都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特别是对头孢噻肟完全敏感,敏感性高于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监测中心的报道[3]。(4)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最高,此与我院前几年监测结果相似。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

7、啶、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均在80%以上。ESBLs检测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5%和31.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仅为46.1%,低于头孢他啶(78.9%),表明我院ESBLs主要为头孢噻肟酶(CTXM型),这与国内很多学者的报道相符。(5)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复合物)耐药率普遍高于前期监测数据[4],除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达90%以上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它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而阴沟肠杆菌仅对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对其它药物的敏感率介于0~37

8、%,究其原因可能为克隆株的流行暴发。耐药组合分析显示,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外科大楼病区可能存在一株仅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流行株,其结果使整个耐药率上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