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李煜》word版

《我眼中的李煜》word版

ID:26663853

大小:60.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8

《我眼中的李煜》word版_第1页
《我眼中的李煜》word版_第2页
《我眼中的李煜》word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李煜》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我眼中的李煜 摘要:初读李煜,在众说纷纭的各个版本之间左顾右盼。乱世的历史,真相大多漫漶于瓦砾荒草,正史的避忌,野史的附会,给了后世读者无限想象驰骋的空间。这样也好,尤其对我这样读书只图意会不求甚解的人,正好给了一个台阶和籍口。所谓真相又有什么重要呢。我只是凭借这自己对李煜的那份热爱,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就让我保存着那份美好吧!关键字:破阵子守国十年李暻扩疆土词人者赤子也失败地王,成功艺术家正文: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要

2、说江南繁华,燕燕温柔,莺莺娇软,似不应以《破阵子》这样金戈铁马的词牌开篇。而《破阵子》,却是让我想起豪放派最具代表的诗人——辛弃疾,他也以《破阵子》为词牌名写过词,那是“沙场秋点兵”的金振玉声,是饮马长河,投鞭遏流,成就英雄功业的壮阔豪迈。但此刻,在国破家亡,教坊奏着充满着低迷之音的时刻,却觉得再没有比这一句“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更为妥帖的破题。每当读到此词,虽有长风浩荡,但总觉得有着刻骨的伤痛。在宋将虎视眈眈之下,即将踏上囚车从此亡命天涯的李煜,选择了《破阵子》这样充满杀伐之音的一个词牌。在他的内心,念念难忘的,难道真的是旧日的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3、三千,依依惜别的故国山河。在他眼里,不只是那温软繁华不再。一番黯然泣下,眼前竟只是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宫娥,那些在朝堂上高谈阔论救国大计的文臣呢,那些自诩英雄盖世驰骋疆场的武将呢,此刻他们又在哪里?他真的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若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又如何守国十余年?”在王朝更迭如同走马换灯般的五代十国乱世,即使宋太祖大兵压境,也还能苦苦支撑一年多时间,要知那时金陵城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在那样的条件下,没有一个人叛变,能说他是个无德无能之辈吗?能说李煜仅仅只是一个被江南的熏风花雨泡软了骨头的无能君主吗?李煜死讯传回江南后,南唐举国百姓无不为之哀哭。这样的君主,能

4、是真的昏庸无能之辈吗?我们就先从李煜的父亲李暻说起吧!李暻虽说也有江南儿女的音容闲雅,眉目若画,天性儒懦,看似和李煜很像,但他同是文人骚客时也比李煜有着更多的野心,烈祖李昪在打下南唐的天下后,深得乱世中百姓的辛苦,故再临终之前对中祖李暻说“德昌宫储藏的兵器、金银财帛,大约还值七百余万,你要切记以守业为重,和邻国友善相处,好好保住社稷。”可这李暻总想着要扩大疆土哪能理解到他父亲的苦衷,奈何他又不是什么骁勇征战之才,到最后疆土没能扩大,反而到李煜手中时就只剩下半壁江山了。“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短处,亦即为词人长处。

5、”其二为:“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越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用“赤子”来评价李煜,我认为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要怪,就怪他为何偏偏生在那样一个软玉温香的江南吧。在这样的一个温柔富贵不识干戈的江南,这样一个崇尚风雅沉溺享乐的家庭中,他本该与花鸟为伴,对酒当歌,吟诗,作词,他本该如宝玉般,生活在花丛中,本该有一个和他一起偷看《西厢记》的林妹妹,一个唱着《葬花吟》的林妹妹。可他却在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从事了一种对他来说非常错误的工作。所谓错误的工作,是因为他本

6、来是个文艺天才,他给自己制定的职业规划,也是做个文艺工作者,甚至还对古代的行为艺术家--隐士这个行当非常感兴趣。但是历史的车轮却将他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他成了王朝更迭的一枚棋子,他那柔弱的肩膀又怎能担起一国的重任,他的出现只是为了南唐的灭亡,只是为了见证宋祖赵匡胤成就统一大业,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只不过扮演了加速器的角色罢了。奈何所有责任竟都是他了。他是一个失败的帝王。他所拥有的,只是三千里地的狭窄山河,而且最后连这三千里地的山河也保不住;他从登基开始,就与屈辱相伴,最后又在屈辱中痛苦地死去;他尽管曾为自己的国家进行过顽强的挣扎,但最终仍然

7、避免不了悲剧的命运,只能成为历史的配角。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怀念他、赞美他、敬仰他、惋惜他。因为,他又是那个时代最有天才、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家。“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南唐后主李煜,曾有“手提金缕鞋”、“教君恣意怜”的缠绵爱情,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更有“最是仓皇辞庙日”的垂泪呜咽、“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故国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我读过湖南师范大学赵晓岚教授写的《林花谢了春红》,大多数人都认为她写的好,她的书更真实的反映了南唐时期的历史,可是我却认为她太纠结与历史了,所为“假作真时真

8、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时间的真假又何说的真说得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