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ID:26663892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_第1页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_第2页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_第3页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_第4页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_第5页
资源描述:

《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苦参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素6mL肌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病毒指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M)、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及B超测定门静脉内径(Dpv)。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HA、LM、PCⅢ、Ⅳ-C分别为(151.42±19.43)ng/mL、(115.75±20.

2、92)ng/mL、(159.60±55.10)ng/mL和(57.60±33.29)ng/m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v治疗后明显减小(12.8±0.17)cm,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同时还能减轻和缓解门静脉高压症。【关键词】苦参素;肝纤维化;门静脉内径;慢性乙型肝炎目前认为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阶段,临床上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则不可逆转[1],积极地抗肝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肝纤维化形成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

3、分子水平,但临床治疗手段相对滞后,尚无理想且被广泛认同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本文在已有苦参素抗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2-4]基础上,探讨其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治疗作用。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随机选取2006年6月-2007年12月我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60例,男98例,女62例,年龄18~60岁,平均(38.6±8.9)岁,平均病程(7.3±4.2)年;按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诊断,其中中度86例,重度74例[5]。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程度上相似,有可比性

4、。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门冬氨酸钾镁、茵栀黄、促肝细胞生长素保肝治疗;观察组另加苦参素(由宁夏绿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6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两组均未使用干扰素、复方丹参等,治疗3个月评定疗效。  1.3检测方法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清晨空腹采血,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M),检测试剂均购自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由我科B超室专人测定Dpv,按姚氏法[6]所有患者均在上午安静空腹状态下B超(美国HP-5500,探头功率为3.5MH

5、z)检查,同时观察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状况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HBV-DNA、HBV-M变化对照组HBeAg阳性68例,治疗后阴转5例,阴转率7.35%(5/68);HBV-DNA阴转11例,阴转率13.75%(11/80)。观察组HBeAg阳性75例

6、,治疗后阴转26例,阴转率34.67%(26/75);HBV-DNA阴转29例,阴转率36.35%(29/80)。观察组e抗原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1,见表1。  2.4门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血流的变化见表2。  2.5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1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表2两组门静脉内径与门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3讨论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形成主要是肝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慢性损伤,激

7、活枯否氏细胞等炎性细胞,同时许多细胞因子如TGF-β、TNF-α,IL-1、IL-6、PDGF等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导致星状细胞(HSC)增生、转化和分解,合成大量的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等参与纤维化过程的细胞外基质。大量的研究证实,HSC的含量或活性决定肝纤维化程度[7];血清HA、LM、PCIII、IV-C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一致,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8]。  慢性肝炎纤维化是一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是进行性进展与致肝损伤的因素是否继续活动或发展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这一过程的致病因素,如果HBV被清除,肝纤维化可以减轻。苦参

8、素注射液是从沙漠药用植物苦豆子中提取的纯生物碱水溶液制剂,对HBeAg、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9]。本文结果显示,苦参素除有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