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

ID:26675852

大小:9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28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_第1页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_第2页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_第3页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_第4页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曾春海教授,(Chun-haiTseng)現  職專任教授最高學歷輔仁大學哲學博士連絡電話(O)29393091學經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輔仁大學哲學博士出版著作(A)期刊論文〈評束景南著《朱熹年譜長編》〉《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9卷第7期,2002年7月。〈嵇康的審美表現及生命美學〉《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8卷第八期,2001年8月。〈述評陳大齊對義利之辨的研究〉《哲學與文化月刊》,第28卷第十一期,2001年11月。〈宋明理學家的家訓〉《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第28期,2001年6月。〈從理一分殊觀

2、朱熹易學與環保哲學〉北京《國際易學研究》第六輯、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2000年12月。〈荀學禮文化的知識理論〉《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第二十七期、2000年12月。〈儒學與當代家庭〉p.205-225儒學現代性探索,(2002)〈荀學禮文化的知識理論〉《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第二十七期(2000)〈荀子思想中的"統類"與"禮法"〉p.71-85輔大哲學論集,第十三期(1981)〈對羅素論中國文化之述評〉p.2-6哲學與文化月刊,第九卷,第十期(1981)〈許冠三著"王船山的致知論"評介〉p.311-

3、318明史研究專刊,第五期(1981)〈船山易學之研究綱領〉p.11-13東吳大學傳習錄,第一期(1982)〈朱子德性修養論中的"格物致知"教〉p.164-173哲學與文化,第九卷,第三期(1982)〈易書中"數"問題之探討〉p.44-46輔仁學誌,第十一期(1982)〈朱熹易學的形上學〉p.143-158哲學論集,第十五期(1982)〈朱子論易及其易學著作〉p.209-226史學評論,第五期(1983)〈朱子易學的宇宙論〉p.289-310輔仁學誌,第十二期(1983)〈朱子易學的人生哲學〉p.69-7

4、0哲學論集,第十七期(1983)〈宋明理學家的家訓〉《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第廿八期,2001年六月〈嵇康的審美表現及生命美學〉《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廿八卷第八期,2001年八月〈述評陳大齊對義利之辨的研究〉《哲學與文化月刊》第廿八卷第十一期,2001年十一月 (B)研討會/會議論文〈對比朱熹與伊川的易學〉,政治大學哲學系易經哲學研討會,台北市,2002年12月。〈聖多瑪斯與王陽明倫理理論比較〉,輔仁大學、多倫多中世紀研究院、美國天主教大學,基督宗教哲學與人性尊嚴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2年12月。〈儒

5、家家庭倫理與自由社會的公民〉,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明倫堂,2001。其後發表於北京,《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二輯,2002年12月。〈忠恕原理與公民道德〉,海峽兩岸傳統文化與當代中華文化之重建學術研討會,湖北省,2002年11月。〈伊川易學的政治理念〉,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宋代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2年11月。〈東林書院的講學與清議-以顧憲成、高攀龍為核心〉,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明清文學與思想中主體意識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2年10月。〈易經哲學亨通

6、與感通的原理-以否泰兩卦為例〉,第15屆國際易學大會,台北市,2001。〈儒家家訓的新世紀意義─以宋明儒家為範例〉廣州市中山大學,「明清思想研討會」2001年九月。〈儒家家庭倫理與自由社會的公民〉「孔學與廿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2001年九月廿九日於台北市明倫堂。〈易經哲學亨通與感通的原理─以否泰兩卦為例〉第十五屆國際易學大會,2001年十一月於台北市。(C)專書及專書論文《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1年十二月,初版《竹林玄學的典範--嵇康》264頁《儒家哲學論集》516頁《陸象山》234頁

7、《朱熹易學析論》《王船山周易闡微》《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論語的倫理教育思想探微(碩士論文)〈嵇康的人性觀〉,中國人性論p.199-216東大圖書公司(1990)〈闡墨學的貴義說〉p.537-554政大文史哲論集(1992)《儒家的淑世哲學》340頁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荀子與霍布士社會倫理思想之比較〉,東西哲學比較論文集p.371-382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出版(1993)《朱熹哲學論叢》,文津出版社,台北市,2001。《兩漢魏晉哲學史》,五南出版社,台北市,2002。《易經哲學原理》,文津出

8、版社,台北市,2003。(D)專題研究報告及其他國科會「中國傳統人倫價值的探索與重建—魏晉玄學及宋明理學的家庭人倫觀」。國科會「顧憲成及高攀龍的儒學思想」三年計畫第一年。國科會「顧憲成及高攀龍的儒學思想」三年計畫第二年(執行中)。主編《哲學與文化》“魏晉玄學”專號,92年4月號,347期。王弼玄學與顧愷之的人物畫論曾春海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一、王弼玄學與魏晉美感藝術的聯繫。二、王弼玄學中的「無」與「有」及其言意之辯。三、顧愷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