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关系中的师德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

ID:26676044

大小:65.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_第1页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_第2页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_第3页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_第4页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家校关系中的师德(板块六)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家长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发的教育方式,探索拓展家校联系的新途径,以提高教育效果,也显得格外重要。家校联系结症:一、家校联系,要经营“放心”二字在我们学校、老师为家校联系问题而苦恼的同时,反观我们周围的名校,他们的家校联系往往都是如鱼得水,开个家长会,家长们都很准时,有时一来还不止一个。平时的家校联系家长不仅配合很好,而且遇到问题时也经常很主动地找学校和老师询问了解情况。是我们学校的家校联系工作做得不够细

2、吗?未必如此,有些名校在家校联系方面的做法并没有比我们学校好。甚至有些名校在此方面的做法与我们学校比起来还要逊色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其原因何在?我想,就在“放心”二字上。不少名校之所以是名校的原因,是社会、家长心里对学校很“放心”。“放心”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放心”必须建立在理解、信任、支持的基础之上,“放心”,与其说是一种对学校教育的认同,不如说是对学校教育有一种“战友”、“伙伴”情感依托。“战友”、“伙伴”体现的是什么?是一种情感!当我们仍然在探究家访该做些什么、家长会该怎么开

3、的时候,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先问问自已:“家长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家长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伙伴”与“战友”?家长最喜欢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关键的。做得再好的家校联系,如果没有从改造学校、改变学校、教师形象入手,那只能说是流于表面、最终流于形式的“联络”。情感的依托,只有从信任开始!家长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伙伴”、“战友”呢?大凡是伙伴,大凡是战友,都是并肩作战、荣辱以共、“共享”、“互动”中产生的友情,是任何攀交情、物质诱惑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一小部分,但却可能是家庭教育

4、的全部。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反思我们的人性化育人方式那样,将我们所倡导的师生间的“民主”、“共享”、“互动”的伙伴关系,也同样做为我们的家校联系的目标呢?家校联系,就要努力营造好“放心”氛围,才能走进家长的心里!二、学校联系,要还原“主角”位置一提起家校联系,我们就会想到《告家长书》,就会想到“家访”,想到“家长会”……等等。但细细一想,到底谁才是家校联系的主角,是学校,是家长吗?教育中孩子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主体,而家校联系里,为什么学校、老师还是一厢情愿地唱着主角呢?学生才是家校联系的主角。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

5、对于今天的家庭来说都可能是惟一的“教育”晴雨表——今天,孩子放学高兴了、伤心了,孩子回家早了晚了,孩子打架了,孩子成绩不及格了,孩子讨钱说要交学费了……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不全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却是每位家长关注的(几乎)全部。三、解好学生的“双重性格”关做好家校联系,“让孩子做家校联系的主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让孩子真实“反映成长”。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为学校“育人”,而是为社会、家庭育人。如今的许多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遵章守纪、热爱劳动,礼貌待人,助人为乐。但一离开学校,脏话连篇,

6、傲慢蛮横,懒惰成性,我行我素。这样的孩子,家长如何相信学校教育得力,“疑”心一起,诚信焉存,这样的家长如何能与学校处好关系?解好孩子的“双重性格”关,就要在学校加强性格品质教育,让孩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言行一致,向“好”看齐;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要形成家庭、社区监督机制,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的评价权真正交给社会,交给家长。四、做家庭沟通的红娘家校联系之所以举步为艰的原因,很多是“家庭沟通”难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家庭生活中的难题。由于“独”,使他们更

7、容易表现得自私、孤僻、任性、娇气。再加上有些家庭教育的不得法(如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孩子与家长的“代沟”日趋明显。普遍现象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往尚可,可一回到家,与家长沟通经常是漫不经心甚至是“懒得搭理”。家庭“沟通”难是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不用说寻常“百姓”,就是有些“名师家长”也深为无法与孩子沟通大感头痛。引导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是让孩子在家校联系中唱好主角的前提。要端正孩子沟通的态度,懂得尊敬长辈,言辞有礼貌;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沟通交际的技巧,多创设一些普遍性的话题,如“不满意家长给安

8、排的活动怎么办”、“对家长言辞、态度不满怎么办?”、“如何让家长接受你的意见”等,让孩子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去年,18个省市自治区“孩子与父母沟通现状”调查显示,有31%的孩子不满父母与自已交流的口气;18%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孩子对今天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提出了异议。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要改变传统家校联系重于交流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