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

ID:26679077

大小:6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8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_第1页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_第2页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_第3页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_第4页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的论文: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传播;送文化下乡;农村集体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4012105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如果从传播学的视角加以观照,其实就是一种传播与接受的“断裂”问题。它既包括农村文化传播社会网络的断层,也包括文化传播语境的断裂,以及传播内容与文化需求之间的断裂。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从农民作为主体的视角来解读农村的文化建设及传播。我们于2009年7月始至2010年4月,对江苏省j市农村进行了有关农村文化建设与传播状况的参与式观察和入户访谈。期

3、间,我们还于2010年1月对j市的农村进行了主题为“农村文化传播现状与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拥有农业户口的普通农民。问卷发放按照各镇的农业人口比例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25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为88%。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传播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平时主要的娱乐休闲活动及场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状况,对农村文化生活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送文化下乡、农村集体文化活动的参与和评价等。.  一、错位与偏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与使用现

4、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提供丰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基本载体,是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不容乐观。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目前j市农民的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和匮乏。农民最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是看电视(905%)、上街逛逛(45%)、打麻将(305%),进行文化娱乐的场所也主要局限在自己和亲朋友邻的家里。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看电视”作为自己平时文化活动内容的农民占压倒性的绝大多数,比例高达905%,而参加公共文化活

5、动的农民数量极少,只有14%的农民参加了各类文化协会,参加业余表演活动的农民也只有18%。也就是说,农民当前的文化生活基本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简单层面,公共文化活动和集体性的文化活动还相对匮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月第12卷第4期蒋旭峰,等:从“送来文化”到“自办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其实,j市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方面作了不少努力,工作主要集中在建设文化站(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几方面。虽然每个乡镇都建设了相应的公共文化

6、设施,但调查结果却显示,农民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如在对文化站、农家书屋、体育健身设施这三种农村主要的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中,有791%的农民从未去过文化站或参加过其组织的活动,没去过农家书屋的人的比例高达909%,而经常使用体育健身设施进行锻炼的农民也只有136%,从未使用过体育健身设施的农民占559%。从调查结果可以推断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太理想。  目前农村的公共文化设施的分布很不均匀。具体来说,这种分布不均又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不同的地区之间、乡镇之间

7、,乃至同一乡镇的各行政村之间存在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的分布不均,即横向的分布不均。第二种分布不均是指在乡镇内部,公共文化设施过多地分布于乡镇中心所在地,体现为纵向的分布不均。这两种分布不均在现实中广泛存在。一方面导致了相当多的农民群众无法获得充分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使得许多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充分且有效的满足,这实际上是对大多数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漠视和损害。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不少处于乡镇中心的文化站的使用效率很低下,很多设备和书籍上都落满了灰尘。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没

8、有得到有效利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设施的建设没有或较少地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地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偏好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实际上,农民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主体,当现有的文化设施和资源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会拒绝使用,转向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例如,241%的农民认为文化站没有什么意思,所以从不去文化站。同样,有187%的人觉得村里的体育健身设施过于单一,没有兴趣使用。再以农家书屋为例,同意“农家书屋不实用,想要看的书找不到”的农民占55%,65%的农民认为农家书屋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