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ID:26686029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_第1页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_第2页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_第3页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_第4页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中如何避免无意伤害摘要:无意伤害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无意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即便是教师的无意行为仍然可能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伤害,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创伤。关键词:教师无意伤害师生关系事例一: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们轮流读词语,当轮到×××时,我却让全班齐读,当时我没在意,事后我才从其他同学那儿了解到:那次以后,×××就对学习非常反感,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我是瞧不起他,有意让他下不了台,觉得自己心灵受到伤害。事例二:一次阅读课上,我在随堂辅导,A先举手问问题,刚巧隔他一排的B(B是优生)也举起了手,我的眼光滑过A,却背转身先朝B走去。当时,我的余光已察觉A的失望,但还是

2、毫不犹豫地向B走去。后来,我渐渐发觉,A再也不举手了,有了问题也不敢问,显得很自卑。从以上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在一些看似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意中的一言一行,可能已经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而这种伤害教师可能还毫无察觉,可后果却是比较严重的。因为它不仅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能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无意的伤害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肤浅见解:一、教师应慎言行,学会仔细观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种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交错的阶段,他们急于得到他人的认可肯定,

3、对于他人的评价特别在意,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态度显得更为重要。教师不经意的、不加思索的一次言行,以及随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都可能成为一次无意伤害发生的诱发因素,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谨慎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比如:事例一中的那位学生就认为我是瞧不起他,才不让他读的,试想如果我当时能在请全班学生齐读之前加上这么一句:“由于时间关系,让我们一齐来读”,那样,很可能就会消除该生的错误想法,也就可以避免无谓的心理伤害。再如,事例二中提到的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当老师选择一位同学时,如果能对其他的同学报以歉意的微笑或者点头示意,那么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怀,

4、体谅教师的安排,同时也就会心平气和地等待老师的指导,而不会象事例二中的A那样产生自卑的心理,乃至于采取消极放弃的行为。二、帮助学生调节,学会自我教育,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无意伤害的诱发因素是教师的无意行为,而其真正的根源则是学生自己有着不健全的心理及性格的缺陷,如过分的自尊、自信或多疑敏感,往往都易使他们受到伤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无意伤害,还必须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记得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我国先哲也曾主张“吾日三省吾身”、“慎独”,说的也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由此可见,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性格的培养,自我教育

5、的能力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些受到的无意伤害的事例,作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例如,可以事先选取几个无意伤害的典型事例,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体会分析,并让他们把自己表演时的感受讲给别人听,同时也倾听他人的感受,使他们既评价自己,又评价别人。也可通过角色互换及心理的换位思考,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自己在活动中能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从根本上消除无意伤害,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三、加强师生沟通,学会互相交流,形成融合的师生关系师生

6、之间缺乏交流也是造成无意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性格有全面的了解,如哪些同学比较敏感,易受伤害,哪些同学的自尊心特强,那么在教育教学中自然就会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免造成无意伤害。相反,如果学生能对教师的性格、兴趣、爱好及处事方式等也都比较熟悉时,他们自然也就会增强自身的适应性,从而也就避免了伤害的产生。因此,我认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彼此间的深入了解,这一点很重要。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做一个有心人,从学生的一举一动、神态表情中去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以免留下后患。学生受到伤害后,往往会从脸上显露出来,甚至可能出现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把笔一扔,焦急地翻

7、书或干脆伏在桌上,不愿上课,消极怠学。此时的教师千万不能急躁,大声训斥,而应反思自己的言行,看看自己是否有不当的言行导致学生的反常,从而便于及时解开学生的思想症结,消除自己无意间造成的伤害,以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实,师生交流除了正常的教学中课堂交流以外,教师还应在课余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如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谈论,一起活动,相互观察,相互倾听,相互了解。而此时的学生,一般没有什么顾虑,视教师为知己,在了解教师的同时,也会向教师倾吐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