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ID:26689562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_第1页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_第2页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_第3页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_第4页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_第5页
资源描述:

《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胡枝子在水土保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胡枝子土壤改良荒山荒地造林拦蓄降水 重要建群种  论文摘要:胡枝子生长的土壤从微碱到微酸性。多数树种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寒冷、耐热、耐酸、耐刈割等优良特性,可用作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是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胡枝子根系生长较快,主根分叉较多且不十分明显,20cm以下已无明显主根,以细根为主;0—20cm的浅层根系较发达;这说明胡枝子除具有利用深层水分的能力外,还具有充分利用地表水的能力。另外,它的枝条基部还可产生不定根。这些都是它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有性质。  1.引言  黄土高原地处中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严重,生

2、态环境恶化,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生存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构建完整的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近年来,伴随着自然恢复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先前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已开始由蒿类、禾草类向灌丛群落过渡,出现了胡枝子等优势种组成的半灌木群落。[5]  2.生物学特性  胡枝子属(Lespedeza)是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atae)中一个较大的属,本属植物全世界约有60余种,胡枝子属植物分布在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我国约有26种,除新疆外,分布

3、于全国各省区,集中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和安徽、浙江、湖北等省区以及台湾山地的林缘、林迹地,多生于海拔1000—2000m之间。生长的土壤从微碱到微酸性。多数树种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寒冷、耐热、耐酸、耐刈割等优良特性,可用作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是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胡枝子为多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钻形或线形,宿存或早落,无小托叶,小叶全缘,先端有小尖刺,网状脉。胡枝子为无限花序,生花序位于枝条中上部,每一花序有小花8—22朵,对生,偶数,紫色或白色。苞片小且宿存,小苞片2,着生花基部;花常二型:一种有花冠,结实或不结实,另一种为闭锁花,结实。花萼

4、钟形,5裂,裂片披针形或线形,上方2裂片通常下部合生,上部分离,花冠超出花萼,花瓣具瓣柄,旗瓣倒卵形或长圆形,与龙骨瓣稍附着或分离,龙骨瓣钝头内弯;二体雄蕊(9+1);子房上位,具1胚珠,花柱内弯,柱头顶生。开花顺序由中部向上部开放。也有少数顶部先开放。先期开放的花序,结实率很低或不结实。荚果卵形、倒卵形或者椭圆形,常有网纹,种子1粒,不开裂。胡枝子分布较广泛的野生牧草,胡枝子根系生长较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既是建立打草场或放牧型草地的优良牧草,又是改良退化、沙化草地的生态型草种,对改变当地牧草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草地建设规模较小以及促进当地生态治理与建设和畜牧

5、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要作用。[4]  3.直接作用  3.1根系的蓄水固土作用  胡枝子生长分为前期(5月)、中期(7月)、后期(8月)三个时期。在3个时期中100cm土层内的土壤含水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变动幅度较大。在干旱少雨的初期(5月),随着气温的上升,地表蒸发大,使得土壤表层水分含量较低,而在雨水充沛的中、后期,由于连续的降雨且持续时间长,使得土壤水分含量升高。在100—200cm土层,阴坡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半阴坡和阳坡呈现高低相间的波动趋势,半阳坡变化不大。整个生长时期中200cm土壤含水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阴坡>半阳坡>半阴坡&g

6、t;阳坡。胡枝子根系生长较快,主根分叉较多且不十分明显,20cm以下已无明显主根,以细根为主;0—20cm的浅层根系较发达;这说明胡枝子除具有利用深层水分的能力外,还具有充分利用地表水的能力。另外,它的枝条基部还可产生不定根。这些都是它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有性质。生长2年后根系入土达100cm,能吸收更深层的土壤水分,根量比生长100d的根量增加77。18%,分化出了粗、中、细根,但细根占绝对多数(60.34%),粗根主要集中在0—20cm层。这进一步说明胡枝子主根并不十分明显,中、细根较为发达。野生胡枝子根系入土较浅,为140cm,垂直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0—10cm层,约

7、占总根量的79.42%,粗根主要集中在0—30cm。根系分蘖能力强,固土力强等特点,这使得胡枝子薪炭林能较好地缓解、分散、拦截和吸收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3.2植株的蓄水固土作用  能保土蓄水,改良土壤,固土防冲,据数据显示,在4—5°的坡耕地上种植胡枝子防护林带,在1次降雨4613mm的情况下,比相邻的一般耕地减少地表径流量8911%,土壤冲刷量减少9517%;在地埂上种植胡枝子薪炭林,在1次降雨3218mm的情况下,比未种胡枝子的裸露地埂径流减少3814%,土壤冲刷量减少5116%;在5°的横坡垄耕地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