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

ID:26706949

大小:10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8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_第1页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_第2页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_第3页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_第4页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 与“科学” 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介傅斯年早年对“通识”与“科学”的认识刘广定作者简介:刘广定,台湾大学化学系名誉教授。前言傅斯年先生(1896-1950)离开这个世界即将一甲子了。他不仅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大学者与大教育家,也是第一位为校务尽瘁而逝的大学校长。傅先生执教的时间不长,负责北京大学和台湾大学校务也不到三年,却比很多人对“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早在1930年代初,他就在《独立评论》发表文章,指责说:“这些教育家们奈何把中学小学的课程弄得五花八门,其结果也,毕业后于国文、英、算、物理等等基本科目一律不通。”(《教育崩溃之原因》)“这般教育专家高谈测验、教学、行政、心理等等,似乎花梢的很。而于教科(s

2、ic,教科书?)究竟应该怎么样,学生的知识如何取得,如何应用,很少听到他们的议论,尤其少见他们的设施。”(《答邱椿先生,教育崩溃的一个责任问题》)又说:“大学随便添,高中满了全国。即令这些学堂都好,也是为社会造出无数失业的人来,而况几乎都不成样子。”(《教育改革中几个具体事件》)这不也都是当前台湾“教育改革”后呈现的缺失?对大学教育而言,傅先生认为:“大学各科虽不同,皆是培植学生入于专科学术之空气中。”(《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而大学教师“应假定其于所教之一科有一种专门的训练,而非为教书之贩卖。应假定其于所教之一科有一个会通的观点,则教出来自然有提纲挈要的布设”(《再谈

3、几件教育问题》)似也都是当前大学教育应加检讨之处。傅先生就读北大时期,就对近代教育思潮与高等教育有了相当深度的了解。其中“会通”和“科学”这两个对他后半生学术成就影响甚大的要点之认识,也在此时获得。1919年7月16日、17日、19日及20日北京的《晨报》连续刊载所著《安福部要解散大学了》一文,已表达了他对此两点的见解。惜多年来这篇长文一直未为人注意。1980年台北市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傅斯年全集》限于编辑条件而缺,2003年大陆湖南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傅斯年全集》竟亦未收!笔者三年(2007年)前发现此文后即在当年七月台北《历史月刊》234期第110-115页予以简介。

4、傅先生此文曾载于2008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拙作《大师遗珍》附录,及《中国文化》2008年秋季号拙作第165-171页。今拟以这篇《安福部要解散大学了》为基础,简介傅斯年先生早年对“会通”与“科学”的认识及影响。至其全文则请参考上述两文。傅先生早年之大学教育观傅斯年先生青少年时期饱读传统经籍,具有深厚之中国文史根柢。1913年17岁时进入北大预科,三年后入本科国文学门,表现皆极优异,为任教的国学大师黄侃、刘师培等视为未来的衣钵传人。但自1917年9月胡适应聘为北大文科教授,在哲学系讲授“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傅斯年旁听后感到十分满意。他乃向胡先生请教、问学,接受了西方新学后不

5、再囿于传统思想与经学的成见,而投身于方纔开始萌芽的新文化运动。他更以勇者不惧的姿态,表达了他的思想和见解。曾摘出朱蓬先教授“文心雕龙”里30余条错误,呈交蔡元培校长,请求补救罗家伦1951.元气淋漓的傅孟真.《傅故校长哀挽录》.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也曾于《新潮》第一卷第一号公开指出马叙伦教授所著《庄子札记》中不妥之处,表示“失望”。1918年10月8日的《北京大学日刊》有一篇长两千余字的《傅斯年致校长函》,表达他对大学学科与学术发展的意见。傅先生认为哲学门不应隶属文科。盖“哲学门尤宜入之理科,物理门之理论物理,化学门之理论化学,数学门之天文学、聚数论、微积分,动植物门之生

6、物学、人类学,皆与哲学有亲切之关系。在于西洋,凡欲研治哲学者,其算学知识,必须甚高;其自然科学知识,必具大概。今吾校之哲学门,乃轻其所重;10绝不与理科诸门谋教授上之联络,窃所未喻也”。且“哲学门之预科,应注重数学、物理;文学、史学之预科,则不必然”。然其观点不尽正确,故蔡校长在其文后加按语曰:案傅君以哲学门隶属文科为不当,诚然。然纳入理科,则所谓文科者,不益将使人视为空虚之府乎?治哲学者不能不根据科学,即文学、史学,亦何莫不然。不特文学、史学近皆用科学的研究法也。文学必根据于心理学及美学等,今之实验心理学及实验美学,皆可属于理科者也。史学必根据于地质学地文学、人类学等,是

7、数者皆属于理科者也。如哲学可并入理科,则文史亦然。如以理科之名,仅足为自然科学之代表,不足以包文学,则哲学之玄学,亦决非理科所能包也。至于分设文、哲、理三科,则彼此错综之处更多。以上两法似皆不如破除文、理两科之界限,而合组为大学本科之为适当也。蔡元培附识当时傅先生对“预科”只觉课程安排不妥,与本科衔接欠佳,直到赴英留学方觉内容不甚满意。他曾于1920年在伦敦写给胡适的信里说:“近中温习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兴味很浓,回想在大学时六年,一误于预科一部,再误于文科国文门,言之可叹。”傅斯年2003.《傅斯年全集》.(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