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肝与妇科病

浅议肝与妇科病

ID:26707060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浅议肝与妇科病  _第1页
浅议肝与妇科病  _第2页
浅议肝与妇科病  _第3页
浅议肝与妇科病  _第4页
浅议肝与妇科病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肝与妇科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肝与妇科病【关键词】妇科病肝脏病因病机治疗肝脏在妇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人曾有“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妇女以血为本,肝为血脏,与冲任二脉息息相关,肝血是月经和胎孕的物质支柱,肝经气血不畅,能影响冲任,导致经、带、胎、产诸疾,因此治疗时当顾护“肝体”。一肝与月经肝主藏血,主疏泄。肝所藏血之盈余部分,注入经脉,聚于胞宫,而为月经。肝血之贮藏及运行,又依赖气之疏泄,气机舒畅,血脉调和,则循环无端,经候有常,故月经病与肝关系密切,有调经先治肝之说。临证中,如若情志抑郁,肝气不舒,肾气不应致经来断续或先后

2、无定期,治疗时当从理气解郁,柔肝滋肾着手,方中可选用柴胡理气解郁,白芍、当归、熟地、菟丝子柔肝滋肾,黑芥穗舒解脉络,合用使肝气得舒,肝体得养,经血自调,切不可一味使用大量通经之药。痛经之治在经前、经期多以实证论治,经后小腹疼痛,皆因肝血之虚,血虚则肝木之气上逆,而必克脾土,土木相争,则拘急疼痛,治疗时应当补肝滋阴,使阴血充盛而肝气益安,肝气安而逆气自顺,则痛必止,方可用六味地黄丸加阿胶、山药等。肝属风木之脏,升发是木气的自然属性,然其升发以阴血为基础,受阴血制约,若肝阴不足加之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肝气升

3、发太过,气机逆乱,血随气之冲逆而致经前吐血丑,治疗如单纯投以大量引血下行之品,效果甚差,如配以滋阴补肝之品:当归、熟地、沙参等补其肝血,则肝血充盛,逆乱之气自敛而收下降之功。二肝与带下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有通利水液作用。若七情所伤,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气滞水停、湿邪内生,下注带脉之间致带下病。早在《傅青主女科》中就提出五色带下,白带一症,认为“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为其病机,应用了肝、脾、胃三经同治的方法。方中应用了大量补脾胃之药物,并佐疏肝之品,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而白带自无。至于

4、青带,《女科》指出,“不知水为肝木之所喜,而湿实为肝木之所恶,以湿为土之气故也”,说明肝经湿热是病由所在,方用逍遥散加减。三肝与不孕在《傅青主女科》中,早有“嫉妒不孕”条,书中曰:“肝气郁,则心肾之脉必致郁之极而莫解。……其郁而不能成胎者,以肝木不舒,必下克脾土,……,方用开郁种子汤”。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若其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心情开朗,气血充沛,易于受孕。如功能失健,则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聚湿生痰,溢为水肿,而影响受孕。四肝与安胎女子以肝为先天,孕后阴血下注,血聚以养胎,以致肝血虚少,而使肝失涵

5、养,引起肝阳偏亢之象。如遇烦劳或恼怒则增剧,怒则伤肝,肝气郁结,治疗时一方面要考虑有胎孕,另一方面要防疏肝药辛温香燥,助阳伤阴。五肝与通乳妇女产后乳汁甚少,胸胁胀满,精神抑郁者多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乳络不通而成,治疗不可一味通乳;应用大量通络之品,大疏其肝木之气,则阳明气血自通,而乳亦通矣。六肝与血崩血崩的原因很多,一般以血热,气虚、肝火为多见。《傅青主女科》认为“盖肝之性急,气结则其急更甚;更急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强调了肝郁致崩这一病因。临证不可见崩即大量投以凉血止血或补血收涩之剂,虽可暂塞

6、其流,但不过时日,略有心情不舒,即又下血,治法宜以开郁为主,平肝止血为辅。方中可选用柴胡舒肝解郁,当归、白芍、生地养血平肝,茜草、乌贼骨等止血。七肝脏与妇科密不可分肝脏与妇科密不可分,又女子多易伤情志,遇事不遂,每多肝郁,故在治法上,妇科病从肝论治方法亦颇多,常用几种治法分述如下:(一)肝气郁结1.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患者于经前出现乳头或乳房胀痛,严重者不可近衣,可连及胸胁胀痛,或伴有心烦易怒,小腹胀满,胀甚则疼痛,多数患者在月经后2—3天诸症自行消失,于下次月经前有规律性发作。这是肝气横逆胸胁及走窜小腹

7、引起,应于经前发作时治疗,治宜疏肝理气止痛。药用“柴胡疏肝散”加味,一般经前3—5剂(每日一剂),连服至正常为止。2.经血不调因情志因素,肝郁气乱,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气血不能舒畅,影响冲任。症见:月经提前错后,经量时多时少,经色时深时浅,行而不畅,小腹胀痛,连及两胁,胸痞纳呆,乳房胀痛,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治宜调气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用“逍遥散”加减。(二)肝气上逆倒经行经前或经期有规律地出现吐血或血丑血,甚则引起经来量少或经闭。其特点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发。兼有口苦咽干、头昏目眩、胸闷心烦易怒,脉

8、弦数。治宜清肝泄热,行气解郁,引血下行,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三)肝郁脾虚肝藏血而主疏泄,脾胃的升降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若情志郁结,肝不疏泄,影响脾胃健运,就可形成脾胃不和的症状。《金匮》早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论述。症见经行泄泻,遇怒则重,伴有胸胁闷胀、嗳气食少、腹痛、月经先期、白带多等症,治宜抑肝扶脾。方用参苓白术散、痛泻要方等。(四)肝阴亏虚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妇女肝阴或肝血不足,致肝脏血燥。多出现于绝经前后诸症、闭经、脏燥等症。症见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