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

ID:26708295

大小:4.37 MB

页数:176页

时间:2018-11-28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_第1页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_第2页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_第3页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_第4页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史下年代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第一节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政治上的思想解放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全国各地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导致两个“凡是”路线的终止和“实事求是”政治路线的确立。2、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肯定了支持思想解放的“实践”标准,否决了维护僵化教条的两个“凡是”,并撤销了1976年作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和“天安门反革命事件”的文件,会议还确定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并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三中全会”决议

2、,被看作是社会思想解放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标志。二、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1、批判“文革”中盛行的“革命文艺现象”,它们被作为“阴谋文艺”和“帮派文艺”加以清算;2、批判“文革”中出台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并清理由此造成的大批“冤假错案”。为文艺界从50年代到“文革”期间受到不公正对待和迫害的作家“落实政策”、为受到错误批判的作品恢复名誉。3、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讨论,提出了“为文艺正名”的主张,是新时期之初震动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理论争鸣。4、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达2300多人,各个时期的作家代表齐聚一堂。会上“文艺民主”、“

3、创作自由”成为共同的诉求,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致辞,其后又重申“双百”方针,提出“创作自由”的口号。5、1980年7月26号,《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论用这一新的提法取代了过去惯用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提法。6、“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便被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确立下来。随着文艺政策调整的“合法化”,文学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较前自由、宽松的环境。第二节新时期的文学思潮一、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1、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人道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勃然兴起。1979年到1983年间,全国多家报刊纷

4、纷就如何认识人性、人道主义,如何认识文学与人性、如何看待文学对这一现象的描写,展开了热烈讨论。人的属性、命运、价值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人情、人性、人道、人本,构成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精神,表现出对“五四”人道主义文学传统的回归。创作上如戴厚英的《人啊,人!》、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等。2、人道主义问题讨论的“高潮”和“落潮”的起伏点,可以1983年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的发表与“挨批”为标志。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了人道主义,而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同样存在着“异化”问题。3、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指出,“宣扬人道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社会

5、主义异化论”,“带有根本性质的错误”。1983-1984年间开展了抵制和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二、现实主义思潮1、从创作观念层面来说,现实主义成为新时期文学伊始的主导潮流。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是围绕着如何恢复、坚持和发扬现实主义这一主旨展开的。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对“真实性”的理解,并由此牵连到“写本质”、“倾向性”、“典型性”等问题。2、新时期现实主义的复归,是从两个向度来进行的:一是真实性的标举,要求描写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实思想;二是批判性的张扬,要求“参与”现实、“介入”人生、“干预生活”。3、在创作上表现为对“文革”伤痕的揭示、反思,对改革现实生活的关注等

6、。如新时期文学“三只报春的燕子”:白桦的剧本《曙光》(1977年9月)、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7年末)、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1978年初)。第三节文化寻根意识与现代主义思潮一、文学观念的变革1、1985年对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非同小可,它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一批在思想艺术形态上与以往不同的作品集中出现,如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韩少功的《爸爸爸》、残雪《山上的小屋》等,“寻根小说”、“先锋小说”脱颖而出,前者突出了文学存在的“文化”意义,后者的关注重心由内容转向了形式。这一年还出现了“方法热”,文学批评和研究方法更新的热烈讨论

7、使之有“方法年”之称。后被称为“文学的1985年”。同年也被美术界称为“八五新潮美术运动”、电影艺术中也出现了“第五代导演”的崛起。2、“反思的文学”变成了“文学的反思”,作家普遍表现出由“人的自觉”转向“文的自觉”,批评家关注的重心由“外部”转向“内部”,“文学的注意力第一次回复到它自身。3、在“方法热”、“观念热”的同时,展开了“主体性理论”和“重写文学史”的讨论。1985年,陈思和发表《新文学史研究中的整体观》,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发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988年,《上海文学》第4期上开辟“重写文学史”专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