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

ID:2672913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8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_第1页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_第2页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_第3页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_第4页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时代的呼唤21世纪我们面临的诸多挑战,归根结底是对国民素质的挑战,对教育的挑战。无休止应付考试的办法,是不能提高国民素质的。用这种办法可博得某些家长的赞誉和某些领导人的首肯于一时,却可能在迎接挑战时要打败仗。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众所周知,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是:①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②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2、,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近几年来,地理教学在大家知道的种种原因误导下,往往产生重前轻后或只前无后的教学。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到了必须重视的时候了!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需要。80年代以来,国外“课程设计

3、的人本化”和我国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已引起现代教学论和当代心理学家的极大关注。贯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与智育、体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德育是学校德育中最经常、最丰富、最有效、最现实和最活跃的一种形式。因此,加强和改进课堂德育对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育目标1.通过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领土、广阔的大陆架、丰富的资源、众多的物产、多彩的名胜古迹、雄伟的名山大川等地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可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深

4、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2.通过对行政区划和香港、澳门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国防意识教育和邓小平开创的“一国两制”重大意义的教育。从而增强对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心和决心。3.通过对新中国成立48年来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城市建设、江河治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讲解分析,来颂扬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激励学生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指引全国人民走共同富裕大道的坚强信念和建设四化的信心和决心。4.引导学

5、生全面辩证地分析我国国情,如国土辽阔,资源齐全丰富;但人口众多,增长过快,人均资源的占有量较少;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资源被破坏严重等等。使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人地协调的观点,懂得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的道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逐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5.通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常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设施薄弱,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仍还有较大差距。新中国成立48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得到很大发展,布局逐步趋

6、向合理,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沿海和内地、平原和山区的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做大量的趋利避害工作。从中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重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产生立志建设好祖国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使爱国热情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创造条件。6.通过对人口政策、民族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规的宣传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国情是制定国策的依据,确信国策、法规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提高学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自觉性。激励

7、学生为创建一个清洁、优美、安静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奋斗的信念。7.通过对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乡土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家庭访问,使学生了解家乡,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感情,培养他们立志为家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崇高思想。教育原则1.紧扣教材,寓德育于地理知识之中。地理德育是在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的。认识国情就要认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就要了解地理环境既有向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场所和物质来源的作用,又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制约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既有保护利用也有破坏污染作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