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

ID:2674194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_第1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_第2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_第3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欣赏教学内容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美术欣赏教学要力求体现人文性、自主性、创造性,以体现《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由此可见,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二 在欣赏教学中体现自主性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这样,造成教师的投入,而学

2、生漠然的尴尬局面,欣赏课变成了“讲赏”课。然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教师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不断探索与自省,全方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师要转变观念,由知识的占有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学生可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的任务由过去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信息的优化选择为主。美术欣赏课更是主客体的统一,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

3、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可采取的教学策略如下:(以教学《中国民间玩具》一课为例)①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如在教学前,让学生带一些中国民间玩具。②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和直觉(初步的感觉)。导语:中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有些玩具虽然不是很精致、美观,但距

4、今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出示《青铜犀尊》、《玉壁双龙》、《彩绘泥塑骑马俑》、《青铜燕车》、《青铜奔马》。让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印象,初步感受我们的古代人民的伟大。③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可以从色彩、线条,给人的情绪上去细细的体味。在欣赏泥塑《阿福》中,体味健壮可爱的儿童形象,寄予阿福的镇邪、降福的美好愿望。④必要时,对于欣赏中提出的一些问题,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价,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讨论这些玩具(包括自己带来的)是用什么做的?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在自主活动中欣赏

5、、评价,对中国的民间玩具更加了解,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样一来,既发扬了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三 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创造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6、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品。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做一做,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教学《民间竹编工艺欣赏》时,首先展示许多竹编工艺品,当学生被工艺品所吸引时,紧接着播放介绍竹编工艺的录像,讲解竹编的制作过程。此时的学生,早已把老师为他们准备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动手编

7、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玩意儿”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看着孩子们的欢喜劲儿,仿佛是什么伟大的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图片上的实物和欣赏的作品进行比较,做出评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竹编工艺。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在欣赏、创作中迸发了。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

8、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