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毫针技术

中医--毫针技术

ID:26744614

大小:63.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中医--毫针技术_第1页
中医--毫针技术_第2页
中医--毫针技术_第3页
中医--毫针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毫针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毫针技术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器具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类型主要为环柄针、平柄针,规格主要根据针体的直径和长度来区分(见表1、表2)。表1:毫针直径规格表规格/号数22242628303234直径/mm0.500.450.400.350.300.250.22临床上以直径32~26号(0.25mm~0.40mm)的毫针最为常用。粗针多用于四肢、腰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

2、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面、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表2:毫针长短规格表规格/寸0.51.01.52.02.53.04.05.0长度/mm15254050657590100临床上以长度1.0~3.0寸(25~75mm)的毫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1.5寸(40mm)者用得最多。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二)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临床

3、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3.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得气亦称

4、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4.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

5、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二、常见疾病的毫针治疗技术(一)中风病(急性脑血管病)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本病的形成,主要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或因忧思恼怒,或以劳累、房劳等因,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火挟痰上扰,蒙蔽清窍,发为中风。本病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根据意识有无障碍而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本节主要讲述中经络的毫针治疗。【治则

6、治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操作步骤】取穴: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穴。可随症配穴,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天枢,语言不利加廉泉。刺法:直刺,行提插捻转手法。风池穴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廉泉穴向舌根斜刺0.8~1.5寸。疗程:急性期每日1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二)头风(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是指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脑为“髓海”,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六腑之气皆上会于头。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而发生头痛。本病诊断参照

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本节主要讲述内伤头痛的毫针治疗。【治则治法】疏经活络,行气活血止痛。【操作步骤】取穴:百会、风池、合谷、太冲、头维,可随症配穴,少阳头痛加率谷、角孙;太阳头痛加天柱、太阳;阳明头痛加攒竹、印堂。刺法:头部穴位多予以斜刺或平刺,肢体穴位多直刺。风池穴操作时针尖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手法。疗程: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三)面瘫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瘫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