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ID:26761825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财会论文,..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

2、极主动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呢?可以采用如下基本策略。一、科学地设计问题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必须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依据课程标准必须完成的智力操作任务。教师应该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难易适当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有效地参与讨论,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文,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策略及步骤,指导学生研读和思考

3、。首先,让学生欣赏课文录音,带着以下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首散文诗由三幅画面组成,每幅画面上有海燕、有背景,哪位同学能够最快又好地分别描绘出这三幅不同的画?学生们感到这个问题新鲜,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全身心投入地进行了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他们领悟到这三个画面分别是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品味着语文学习的乐趣。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每一个画面是怎样描写海燕的?请同学们找出表现海面景象变化的关键语句。学生反复朗读,分组讨论,发言交流,互相补充,共同探究,解决了这个问题,领会了高尔基描绘不同画面海燕形象的意义。然后,我

4、又顺着学生的兴趣提出了第三个问题:文章描写这几个画面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谁能把它们概括出来?海燕、大海、波浪、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学生们进行讨论探究,教师给以点拨指导,学生懂得了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思想是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的,从而理解了本文的深刻意义。学生不仅理解了各个事物的象征意义,而且了解了作者运用比喻、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加了散文诗的感染力。上述三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构成了一条教学主线。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习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难度应适当。问题难度过低,就缺乏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

5、问题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智力操作任务,就会降低学习兴趣。“跳一跳,摘得到”是最理想的问题难易程度。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点运用问题教学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阶段应以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过渡到师生互提问题的阶段,最后进入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的阶段。语文学科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就能独立地完成听、说、读、写任务,领会文章的内涵,并提高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学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如,实施问题教学法一段时间之后,我在教臧克家的《

6、有的人》一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之后,纷纷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一节中两个“活”和两个“死”字应怎样理解?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思考,分组讨论,解答了这个问题,认识到:第一个“活”指躯体活着,第一个“死”字指精神死了;第二个“死”指生命结束,第二个“活”指精神永存。通过对比,分别指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的生命价值:第一个“有的人”指当时的反动统治者,他们只是为自己而活,生命毫无意义,虽生犹死;第二个“有的人”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一生为人民事业奋斗,活得有意义,即使生命停止,而精神永驻,虽死犹生。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一个个问题,经过思

7、考、讨论和交流,解决了问题,掌握了全文的内容,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质疑与解疑能力,善于从对比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动机,使他们养成敢于提问的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我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问,对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引导学生们采用“明确目标,仔细研读,瞻前顾后,探微发疑”的问读学习方法,自己阅读课文,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三、贯彻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