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

ID:26764299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1页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2页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3页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4页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治水之路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关键词: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治水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近几年,北京市水务局结合首都的水情,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统筹城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治水

2、之路。在164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对水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山区建设生态防线;平原建设生态自然河道;城区建设生态景观河道;常年无水河道有水蓄水,无水绿化;常年有水河道截污治污,还清水质。山区建设“三道防线”让清水下山北京山区面积100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山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全市现有85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科学地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涵养水源、保护水质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山区经济发展,一方面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形成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大批城市居民到山区的景点、民俗村、垂钓园、采摘园休

3、闲度假造成人为污染,2004年山区接待游客达1千万人次,给山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留下了污水和垃圾。据统计,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2.94万吨,日产生垃圾约3000多吨,其中60%以上堆放在河道或沟道附近,严重影响河流、水库水质,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北京水务从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入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把好水源地上游防线。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防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中山,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丘陵

4、,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防线。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减少人为扰动、恢复自然生态。构筑“三道防线”的思路,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根据流域内的不同部位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措施。在传统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础上,增加污水、垃圾的治理和村民居住区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区、养殖区建设了80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00余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年节水1

5、000万立方米;封山育林减少入库泥沙36万吨;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入库污水300万吨。达到了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发展经济的目的。目前已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20条。按照规划今后每年要建设1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让清水下山,逐步改变山区水环境。在密云水库周边重点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300公顷,减少化肥施用243吨,拆除水库周边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取缔库区网箱养鱼53亩,关闭库边37个餐饮经营点,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使密云水库在连续干旱、蓄水锐减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国家饮用水Ⅱ类水质标准。平原区建设生态自然河道保护地下水源北京的平原占整个北京地区

6、总面积的39%,是北京主要地下水的开采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大量产生,不仅污染了河道,还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因此,治理污水,建设生态自然河道,保护地下水源,是水务工作的重点。按照治河先治污的工作思路,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近年来,以乡镇中心区为重点,陆续建成了41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20%提高到30%,每年减少1.2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同时,加大建设和保护生态自然河道的力度,改善河流水质。温榆河全长64公里,是北京市一条排污河道,流经海淀、昌平、朝阳、通州四个区。为改善水质,防止污水下渗,从起点沙河水库开始,沿库区岸边由

7、低到高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采用增氧曝气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让水活动起来。温榆河昌平段建成白各庄湖、郑各庄湖、羊各庄老河湾、蔺沟入口湿地和北七家5处大面积人工湿地,把污水引入生物治理区。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吸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对温榆河的7个较大排污口,根据排出水质和水量的不同,采用曝气增氧、稳定塘沉淀分解、砂石过滤、生物膜降解、生物通道处理等综合措施,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目前,温榆河的水体已悄然发生变化,河水中已有鱼虫、泥鳅等存活。采用生物方法净化的水域还有官厅黑土洼、延庆三里河

8、、昌平白各庄、海淀翠湖、顺义汉石桥、密云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湿地恢复工程,共保护和恢复湿地1713公顷,有效改善了水质。清河是北京城近郊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