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

ID:26778809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_第1页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_第2页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_第3页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_第4页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过程──第五组课文教学建议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条件。把握第五单元义务教材的特点,必须把整组课文研读,搞清编者的意图、基本训练的主线及其重点。这样,教学设计才有坚实的依据,教师的施教才会卓有成效。一、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五组课文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的。从教材组成看,《所见》与《草原上的鹰》是两篇新入选的课文,《蜜蜂引路》是从原通用教材第三册移过来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则是原通用教材第四册第10组中的课文。从写作背景看,时空跨度大,《所见》为清代诗人所作,其余3篇则为现代文人所写。从课文内容看,涉及的地域广阔,《所见》描绘的是我国江南风

2、景,《蜜蜂引路》讲述的是发生在前苏联莫斯科郊外的一件小事,《草原上的鹰》介绍的是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边塞风情。从文章体裁看,有诗歌,有散文,还有记叙文。这样的4篇课文,义务教材是依据什么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科学的训练链呢?1.引发儿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做为一组课文之首的古诗《所见》,描绘的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牧歌蝉鸣图。诗人就观察所见的一个小片断,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由骑在牛背上悠闲地高歌,到兴趣十足地想去捉知了的瞬间情态。教材还配置了表现诗意的图画。生动的诗,美丽的画,似乎都在向儿童诉说:去探索吧,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大自然

3、是美丽而深邃的。要充分认识它,揭示其中的规律,并利用它为我们服务,需要掌握认识自然的方法。后3篇课文就是继《所见》激发起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之后,让学生掌握初步的了解客观世界的方法。《蜜蜂引路》记叙的是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线路,凭借与蜜蜂有紧密联系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仔细观察,周密的推理判断,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草原上的鹰》写的是鹰能帮助草原上的人们了解天气变化,帮助在草原上迷路的人克服困难的事,告诉儿童这样一个道理:人们长期认真的观察,才摸透了鹰的活动规律,发现了鹰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最后一篇阅读课文《要是你在野

4、外迷了路》,向儿童介绍了中午、黑夜、阴雨天和雪后在野外辨别方向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并且使儿童知道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人们观察自然获得的,进一步激发儿童观察大自然的兴趣。2.强化词句训练,渗透段的概念。我们知道,语文课本中每一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例子。第五组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在强化词句训练的同时,渗透段的概念。(1)加大词句训练的难度。古诗《所见》习题中的第1题,要求学生用书面填空的形式写出“振”、“欲”、“捕”这几个字在诗里的意思,这与以往说出字在古诗中的意思的要求相比,显然高了,因为写出字的意义比说出字的意义更要讲究准确、精炼。《草原上的

5、鹰》一课中出现了贯穿全文主线的中心词“信息”,这个现代信息论中的术语对二年级儿童来说十分费解,要真正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必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在句子形式上,本组教材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句式,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见》中的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实际上是含着因果关系句式的简缩:(因为)想要捉知了,(所以)一下子闭上了口,停止了唱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1、3、4、6节的诗句,都含有假设关系。(2)适度渗透段的概念。段的训练是中年级的教学重点。由于本学期是低年级的最后一学期,本组教材又处于本册教材的后半部分,出于训练的完整性的需要,编者在本组

6、教材适时适度地设计了一些关于段的训练项目。虽然只是“渗透”,但却为中年级步入系统的段的训练打下了基础。古诗《所见》描述的是一个小场面,在这个场面中有人物的动作:牧童“骑”黄牛,唱歌;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意欲捕鸣蝉”;还有人物的神态描写:“忽然闭口立”。课后习题2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这实际上就是借讲述诗意,让学生练习完整地转述这个小场面。这个练习具有建立段的概念的作用。《草原上的鹰》课后习题1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鹰能预报天气?”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将课文2~3自然段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这个问题的设计,暗示着编者意图:渗透意义段的概念。《要是你在野外迷

7、了路》课后第3题:“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将诗2、3、4、5节融合起来再进行提炼,才能归纳出诗介绍的4种辨别方向的方法。这实际上又是在进行意义段的训练。“基础训练”中的“说话”训练题,要求学生把一段排列错乱的句子根据图意调整成一段通顺的话,既含有理顺句子关系的训练,又含有段的训练。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本组教材编排体系,既注意到了词句训练这个重点,又兼顾到向段的训练过渡;既注意到了教材的阶段性,又考虑到了教材的连续性。二、教材的特点把握住了,教学过程的构思也就有了依托。构思教学过程总的原则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