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ID:26779374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1页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2页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3页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4页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摘要总结了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提出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地老虎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地老虎;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措施;安徽地区    地老虎是多种地老虎的总称,别名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等,目前在玉米上危害严重的有黄地老虎(AgrotisseqetumSchiffermuller)、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g)、大地老虎(Tracheatokionis(Butler)),均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多食性害虫,为害高粱、甘薯、芝麻、向日葵、烟草、豆类、麻类、谷

2、子、糜子、麦类、瓜类、蔬菜类等农作物。对玉米地的危害主要是地老虎幼虫从地面咬断玉米幼苗的茎部,使整株死亡,玉米主茎硬化后该虫还可爬到上部为害生长点。玉米缺苗会降低产量,使玉米成熟度不一致,浪费人力物力,造成玉米大面积减产,减少农民收入的同时又降低他们的种粮积极性,所以要切实抓好玉米地老虎防治工作,确保玉米丰收目标的实现。安徽地区玉米地老虎危害主要就是小地老虎危害,现将其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0~45mm,体暗褐色,内外横线均为双线黑色,呈波浪形,将翅分成三等分。前翅中室附近有1个环形斑和1个肾形斑,肾形斑外侧有一明显的黑色

3、三角形斑纹,尖端向外,在亚外缘线内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色三角形斑纹。后翅灰白色,腹部灰色。雄蛾触角为羽毛状,雌蛾触角为丝状。卵散产,直径0.4mm,馒头形,顶部稍隆起,底部较平,表面网状花纹。初产时乳白色,逐渐变为米黄色、粉红色、紫色,至孵化前转为灰黑色。幼虫共6龄,老熟幼虫体长37~42mm,体色为灰褐色至黑褐色,臀板黄褐色,有明显的八字黑褐色斑纹。蛹体长18~24mm,赤褐色,有光泽。  2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安徽地区由于地域气温有差异,地老虎可分为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2个区域(这2个区域只是虫害发生时间和全年发生代数不同),江北地区1年4代,江南地区1年4~5代。小地老虎

4、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是8~32℃,最适环境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80%~90%,有效积温常数504.47℃/d[1]。蛹、老熟幼虫、成虫均可在土中越冬后,翌年2月底至3月成虫羽化,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酒的气味敏感,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每雌虫平均可产卵800~1000粒,卵大多产在土面或杂草叶背。幼虫共6龄,初龄、1龄和2龄幼虫喜于菜株心叶或嫩叶上取食,吃成针状小孔洞,3龄前昼夜活动,安徽地区4月中下旬为1~2龄幼虫的盛期,幼虫3龄后进入危害期,白天潜伏在作物或者杂草根部附近土中,傍晚活动,爬到蔬菜秧苗上危害,在土表2~3cm初咬断秧苗嫩茎,对新鲜杂草及菜叶有嗜好

5、趋性,会假死,并常将咬断的幼苗拖放在洞口,易于发现。幼虫发育历期因温度而异,15℃时67d,30℃时仅18d。蛹发育历期12~18d,越冬蛹则长达150d[2]。小地老虎喜温喜湿,当玉米拔节,其基部茎秆木质化后,则危害渐少。以第1代幼虫危害最严重,江南地区在4月中旬至5月初高龄幼虫的生发期,江北地区高龄幼虫的生发期则在4月底至5月初。虫害的发生、危害程度和过冬害虫基数、天气、土壤、虫源迁飞等因素有关,如过冬害虫基数大,翌年虫害就会相对严重;3月安徽地区如果有倒春寒和结冰天气出现,就会在一定程度减少害虫数量,降低危害程度[3]。3防治措施  3.1农业、生物及物理防治  一是锄

6、地灭卵法。为害棉苗的地老虎,习惯将卵产在田间土块和枯草棒上。根据这一规律,春播前进行精耕细耙,或及时划锄中耕,或到田间踩坷垃,往往可使卵的孵化率大大降低。二是清除杂草法。铲除杂草,减少地老虎适宜生存环境(尤其是刺儿菜),以减少虫源[4]。三是糖醋液诱杀防治法。糖醋液的调配方法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即可,制成诱杀液。四是堆草诱杀法。地老虎喜食鲜嫩杂草特性,可将杂草、树叶直接散堆在田间,次日清晨翻开杂草、树叶捕捉。五是泡桐叶诱杀法。针对地老虎喜爱泡桐叶独特气味这一习性,将采集的新鲜泡桐叶用清水浸泡20~30min后,于傍晚放入菜田中,放叶90

7、0~1200片/hm2,次日清晨可将聚集在泡桐叶上的地老虎幼虫捕捉灭杀。六是黑光灯诱杀法。地老虎成虫有很强的趋光性,在晴朗、微风、无月光的夜晚使用,能起到很好的诱杀效果。在黑光灯下放一盆水,水中放农药,或倒一层废机油,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七是人工捕捉法。利用地老虎昼伏夜出的习性,清晨在被害幼苗周围的地面上,用小铁锹或小木棍挖出地老虎杀灭,此法用于虫害低发田块。  3.2药剂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和种衣剂处理法。播种前剂拌种是防治该害虫的有效措施,用50%辛硫磷乳油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