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

ID:26780600

大小:6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_第1页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_第2页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_第3页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_第4页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校心理教育运行模式的研究  我国对学校心理教育的提倡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历时十几年的发展,直至今天,它的显著特点始终表现为:辅导工作管理的混乱性、辅导形式的单一性、辅导时间的随意性、辅导内容的零散性以及辅导人员工作的被动性。我们认为没有成型的心理辅导运行模式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师从于欧、美。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借鉴于西方,而西方学校心理辅导的弊病之一恰恰是其对自身理论体系建设的轻视。即便不是如此,国内外高校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巨大差异也直接决定了其辅导模式在我国适用的局限性。我们曾认真研讨了台湾地区、日本

2、及西方一些国家的辅导模式,也曾试着改进后套用于我们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最后证明,没有哪一种模式对于我们可以直接适用。正因如此,我们历时四年做此项研究,以期对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一、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这是首要问题,在领导芒方面表现为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不够,在教师方面表现为对心理辅导实质的理解存在偏差。笔者对十几所高校的调査结果显示:90%的教师认为高校心理教育的开展是有必要的,但同时,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仅停留在给个别学生做心理咨询的水平上,更有20%左右的教师认为心理教育就是学

3、生思想工作的深入。另外,在硬件建设方面,相对于高校年度开支来说,心理教育的投人可以忽略不计。  2.管理机制混乱,编制不清。心理辅导工作完全不像教育和教学那样责任明确、体系完整。它往往被临时地挂靠在某个部门,暂时由这个部门负责。这样,任务在学生处的学校往往把心理辅导德育化;任务在教务处的学校往往把心理辅导课程化;任务在团委的学校往往把心理辅导活动化。不管是哪个部门都把它看作是自己“正事”之外的额外工作,可多可少,可有可无。  3.心理辅导教师匮乏,辅导质量不高。根据《中国教育报》最近的调查结果,当前大中城市高校专职心理工和在校学生的比例大体上为1:10000,这与国

4、外1:400的师资配置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这一现实情况下,许多高校采取了大量发展兼职心理教师的途径进行弥补,并且把重点工作压在了兼职教师身上,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辅导质量的下降。心理学家曾提示“没有无效的辅导”L、理咨询的结果不是使受辅者的困惑向着好的方向转变就是使它向着更坏的方向恶化。  4.工作重心偏离,陷自身于被动。许多高校把针对于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视做工作重点,而忽视了积极的、建设性和发展性的针对全体学生的辅导,这显然有悖于心理教育的初衷,也使心理教育工作越来越被动。  5.辅导形式单一。认识不足和工作重心的偏离直接导致了心理辅导的单一化,许多学校所谓的心理

5、教育就是增设了一间心理咨询室、开通了一部热线、有老师对个别学生做做心理咨询。  6.辅导内容零散。目前,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系统的、可操作性的教材不多,所以老师对辅导内容的安排随意性很强,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重点的或必须的内容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忽视。  7.辅导时间不固定。现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将心理辅导和其它课程一样安排在学生的课程表中,常常是什么时候辅导临时通知,开展了这次,下次要等到什么时候,学生和老师都不清楚。这是导致心理辅导被任意挤占的原因。  8.评估体系不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差、心理健康程度低,责任应该由谁来负?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对老

6、师的评价又将如何?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评估应该参照什么标准?大部分高校对这些敏感问题持暧昧态度,这是影响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二、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及原则  针对目前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要想建立一个可行、有效的辅导运行模式,明确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是首要前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石。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提出:  1.高校心理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健康、负责和自我满意的人生这里的“健康”不单指生理上的健康,更多指心理上的健康,除了身体上没有疾病,还应该包括自我认识、情绪控制和社会适应的良好;“负责”是从社会本位出发而言,包括对

7、人类、对环境、对社会、对家庭和对自己生命的负责;“自我满意”是指自己对自己当前状态和业已完成生命的认可和悦纳,它是辅导的最终目标,也是每一次具体辅导活动所要达到的直接效果,但是,必要时它‘要服从前者。  2.高校心理教育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高校心理教育不是面对少数求助学生或问题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就像享受学科教育一样,这是每个学生同等享有的权利,也是高校对每个学生应尽的义务,这是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是针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说教式”和学科教育的“填鸭式”而言的;心理辅导的过程是老师鼓励、支持学生自主行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是隐藏在幕后的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