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

ID:26784184

大小:419.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1-29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_第1页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_第2页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_第3页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_第4页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典化立法模式评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目录第一章法典化立法模式的概念及主要特征……………………1第一节第二节法典与法典化释义……………………………………………1法典化立法模式的概念及主要特征…………………………3第二章近代法典化运动的历史回顾……………………………4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大陆法系的法典化运动………………………………………4宗教法法系的法典化运动……………………………………6中化法系的法典化运动………………………………………7法典化和非法典化问题的几次著名论战……………………8第三章近代西欧法典化立法模式的成因分析…………………10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理性主义是法

2、典编纂的哲学思想基础…………………………10自然法是法典编纂的法学理论基础…………………………13自由市场经济是法典编纂的经济基础………………………13主权国家思想和三权分立制衡理论是法典编纂的政治基础………………………………………14罗马法传统是法典编纂的历史基础…………………………16启蒙价值是法典编纂的人文基础……………………………16第四章法典编纂的意义及法典化立法模式的局限性…………17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法典编纂的政治意义…………………………………………17法典编纂的历史文化意义……………………………………18法典编纂对法律自身发展的意义……………………………1

3、8法典局限性的主要表现………………………………………20法典化立法模式对法律运行的负面影响……………………21法典编纂的哲学基础反思……………………………………24第五章法律理性化的再思考与我国立法模式的理性选择……………………………27第一节第二节法律理性化的真实意义……………………………………27我国未来立法模式的理性选择……………………………29结束语…………………………………………………………………….35注释……………………………………………………………………..36主要参考书目………………………………………………………….42摘要法律法典化问题近年来一直是我国法律生活中比较热门

4、的话题。许多研究部门法问题的学者特别是研究民法和行政法问题的学者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一问题。而理论法学界对法律法典化问题的反应似乎不是特别强烈,从法理的角度对法典化问题进行系统化研究的成果也不多见。本论文就是作者尝试着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初步总结。全文五万多字,共由五章组成。各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主要阐述的是与本论文关系密切的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在本章中,作者考察、比较了中外学者们对法典的各种定义及其对法典化含义的不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这两个基本概念的观点,进而尝试着对法典化这种立法模式进行定义并简要概述它的主要特征,从而为全文的展开作好准备。第二章是对世界上几个著名的法系近代法律

5、法典化运动进行简单的回顾。第一节主要陈述大陆法系的两大支系法国支系和德国支系近代法典化运动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法、德两国民法典编纂的情况及其影响;第二节是对宗教法系中影响最大的伊斯兰法系和印度法系近代法典化运动的简单回顾;第三节则主要涉及古老的中华法系中的两个主要代表——中国和日本近代法典化改革的问题;本章的最后一节即第四节回顾了世界重要法系近代关于法律法典化与非法典化问题的三次著名论战,即英国国内的论战、美国的菲尔德——卡特论战和德国的蒂堡——萨维尼之间的论战。第三章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近代法典化运动的主要发源地——西欧近代法典化立法模式形成和确立的各方面基础或原因。本章共分六节,分别从哲学思想基

6、础、法学理论基础、政治制度基础、历史和社会人文基础六个不同侧面深入分析了近代西欧法典编纂运动的根本原因,为论文后面两章的写作作了充分的铺垫。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评述法典化这种立法模式的意义及其法典自身固有的各种局限性对法制实践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哲学的高度对这种立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本章的第一节论述的是法典编纂的政治意义,第二节是它的历史文化意义,第三节是它对法律自身发展的意义。第四节则简要概述法典的各种局限性,即滞后性、不周延性、不可操作性、不合目的性和法典编纂的技术局限性。第五节转而深入分析法典局限性对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法律运行环节的负面影响。本章的最后一节即第六节是

7、理论界对法典编纂的哲学基础的各种反思、批判和非议,也是对法典局限性及其负面影响批评的哲学升华和论文理论深度的集中体现。第五章是全文的最后一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节论述的是作者对法律理性化问题的一些理解,包括法律理性化命题的确立、法律是理性的产物的确切含义和法律理性化的真实意义。第二节是对我国未来立法模式的理性展望,说明理性的构制和归纳是我国未来立法的主要方式,进而论证了当代中国法律法典化的必要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