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

ID:2678795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_第1页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_第2页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_第3页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_第4页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网络正能量传播问题思考摘要:21世纪,社会迈入互联网+时代,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网络正能量的传播弘扬了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极大地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然而,网络也并非如我们理想世界中的那样温馨和平,在信息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传播网络正能量时,也出现了一些如新闻真假难辨、虚假新闻等令人担忧的问题。分析了对于网络正能量的认知,正能量传播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趋利避害来更好地传播网络正能量。中国2/vie  关键词:网络正能量;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ki.1672-3198.2017.

2、03.027  相信不少人都听到过“正能量”这个词,那么如何理解其真正含义呢?正能量原本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后来被引申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这是近年来一直热门的一个词。虽然定义有些抽象,但我们却能准确地判定一篇新闻是否属于正能量的范畴。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新闻――刁口婆婆照顾瘫痪儿媳9年胜似亲母女,这位婆婆的行为便很好地诠释了“正能量”的真正内涵。  看到这样的事迹,相信很多人都会为之感动吧。毕竟照料一时不难,精心照顾九年却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许多事都是贵在坚持。这就是正能量的力量,看似平凡,却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引起大

3、众的共鸣,让人感受到它带来的强大力量,自觉学习这种精神并传递下去。像这类正能量事件的传播极大地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也是对社会热点问题――婆媳关系正面观点的有力印证,极大地推动了家庭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因而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是一个引发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值得肯定的是,网络正能量的主导作用正在逐步加强从以下几点就可看出:  (1)各大新型网络交流平台――如QQ、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的出�F,极大地推动了网友之间的互动,让网络交流越来越普及,对网络的关注度也在逐年提高。众多网络媒体平台的出现,提供了传播正能量的渠道,也使网络变得更为开放,让全民都能参与进来,扩大了网络正面

4、信息带来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正能量的主导地位。  (2)近年来政府也逐步认识到网络正能量在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以及主流文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起网络传播。在政府的有力监管和正确干预下,网络的信息传播也趋于澄澈透明,越来越多的信息带来正能量,言论也越来越健康向上,逐渐形成了一张正向信息的互联网,笼罩在网络媒体之上,让它更好的发挥其引导作用,使得社会主流文化精神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3)此外,普通大众对于正面信息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其辨识能力也大幅度提高,接受信息的方式由原来的全盘接受演变成了一种智慧的过滤过程。网民对于新鲜事物不再是捕风捉影,而是在第

5、一时间理性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判断报道是否客观,分清新闻的真假,并持续关注事件的发展,并且谴责某些捕风捉影或是杜撰的不实信息。这种现象对于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开放、及时、互动的舆论环境给了每个人自由表达的舞台,同时也为网络谣言、个人隐私泄露等不良社会问题提供滋生空间。在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正能量的同时,总会夹杂着一些误导网民、污染网络环境的负面信息。而且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负能量”仍对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有严重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各种网络传播中仍存在大量的负面信息。  

6、负面信息在网络中的吸引力可能是无法估量的,网络传播中存在不少愚昧低俗、虚假宣传、恶意攻击等不良信息,一步步侵蚀着健康的网络环境,破坏良好的网络秩序。而“负能量”对网络受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对于涉世未深这部分网民来说,其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中国互联网络研究中心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总体上存在年龄低、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的特点,网络舆论场主要以年轻网民为表达主体,社会精英和中间阶层并未占据主流。例如学生这部分网络受众,在网络中极为活跃,然而却是弱势群体,这无疑成为网络“负能量”攻击的主要对象。学生往往是从各种鱼龙混杂的网络平台获取到大量信息,而这些信息真假难辨,具

7、有可伪造性。在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时,学生本身的甄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不成熟,再加上网络的无主性,很难判断是非对错、认清事情的本质,反而易被错误的信息利用。负面信息的快速扩散,使得网络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若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其价值观定会受到影响,道德信仰也必将受到不小的冲击,这无疑会严重威胁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2)部分网民对负面信息更感兴趣。  根据《新传播形态下的中国受众》调查,网民使用互联网的娱乐远高于政治需求,导致其对娱乐、刺激等信息的兴趣更为浓厚。从部分网民浏览新闻的兴趣和习惯看,负面题材、事件和话题往往更能激发他们的注意力;从新闻报道

8、议题的效果看,负面和反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