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

ID:26789781

大小:214.79 KB

页数:78页

时间:2018-11-29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_第1页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_第2页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_第3页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_第4页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图书分类号:H314国际图书分类号:802.0文学硕士学位论文自我放逐中身份困境:后殖民理论下奈保尔《半生》及《魔种》研究硕士研究生:王倩导师:傅利教授申请学位:文学硕士学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所在单位:外国语学院答辩日期:2012年6月28日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Index:H314U.D.C.:802.0GraduationThesisfortheM.A.DegreeIdentityCrisisinSelf-Exile:APostcolonialStudyofV.S

2、.Naipaul’sHalfaLifeandMagicSeedsCandidate:WANGQianSupervisor:Prof.FULiAcademicDegreeAppliedfor:MasterofArtsSpecialty:EnglishLanguageandLiteratureAffiliation:SchoolofForeignLanguagesDateofOralExamination:June28,2012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Institu

3、teofTechnology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GraduationThesisfortheMADegree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摘要奈保尔(V.S.Naipaul),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被《纽约时报》誉为“世界作家、语言大师、眼光独到的小说奇才”。他在2001年及2004年分别出版了《半生》(HalfaLife)和《魔种》(MagicSeeds)两部作品,被认为是其封笔之作,受到广泛关注。这两部作品以类似上下部的形式分别讲述了主人公威利前半生与后半生如何在“

4、自我放逐”过程中追寻自身身份,并最终认清现实:理想主义并不存在,家难找、根难寻,身份对于他这种前殖民地人民来说是一个流动性概念,他无法获得单一身份。奈保尔用他的作品批判了前殖民地印度的偏狭、英国帝国主义国家的虚伪,同时也用他的作品体现了他这类人在确定自身身份时的迷茫与无奈。论文核心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研究主人公威利第一次“自我放逐”:由印度至英国。在流亡的过程中,威利的身份第一次发生流变。种姓制度,作为印度社会中的痼疾,使威利自年幼起便对其民族文化产生负面情绪。父母跨种姓通婚给他带来的耻辱使他深刻

5、认识到印度现存等级制度的愚昧与落后;童年家庭生活的不和谐使他开始向往书本中被美化的那种父母慈祥子女贴心的欧美家庭生活。因此,他排斥印度文化的一切,包括其精神及语言,试图用英国文化武装自己。本文认为威利并没有正确认识其母国文化,通过“自我放逐”发生文化融合只会使其身份发生流变,但不会助其摆脱固有身份。第二章研究主人公威利两次“自我放逐”:由英国至非洲复又辗转德国柏林。这时,威利的身份再次发生流变。在试图融入英国文化的过程中,威利遭受种族歧视,并感到与英国文化价值观的格格不入,威利故而辗转非洲,试图回归殖民地

6、生活。在殖民者文化与殖民地文化冲突的非洲,已兼具两重文化身份的威利错误地将自己划归殖民者阵营,这使得他与当地反抗殖-i-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GraduationThesisfortheMADegree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民者势力产生激烈冲突,最终不得不前往柏林。此时他选择逃避现实,害怕再一次历经错误的身份认同。本文认为威利心存远大理想,但缺乏实际行动与抗争勇气,在流亡过程中无法认清自身身份的流动性。第三章研究主人公威利的“回归”与最后一次“自我放逐”。前几次“自我放逐”

7、带来的挫败感使威利开始重新思考祖国印度的现状及出路,决定以拯救者的身份回归祖国,帮助祖国摆脱殖民者统治。但是激进分子因为为满足私欲组织的革命使他再一次陷入对自己半生辗转旅程价值的思考。无奈之下,他通过“自我放逐”重回伦敦。这一次,他因为小说创作被英国上流社会所追捧,但是这样获得的认同感是虚幻的,他不会因此成为真正的英国人。本文认为,在殖民与被殖民的世界中,威利一直抱有理想的世界观,试图确立单一身份是不切实际的。在与多种文化不断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其身份一直在发生变化。本论文的研究指出:后殖民状态生存下的前

8、殖民地人民想要通过“自我放逐”摆脱母国文化融入其他文化以确立全新身份。然而,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身份是不会因为文化环境的变化而被彻底摆脱。“自我放逐”只会使身份发生流变。本文的结论是,后殖民困境中,前殖民地人民最终获得的将会是杂糅身份。关键词:奈保尔;自我放逐;身份-ii-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GraduationThesisfortheMADegree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A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