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

ID:2680159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_第1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_第2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_第3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_第4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实证分析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法治观念的强弱及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本文通过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及结果分析,探讨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大学生专业背景及法律需求程度、大学生地域来源以及我国法治状况本身的影响因素。此项调查及分析对高校及有关部门加大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的教育和培养力度,实现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的有效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中国2/vie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  基金�目:201

2、6年度浙江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的历史境遇及实现路径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凤志,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j.ki.1009-0592.2017.04.112  一、问题的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但法治国家建设需要全体国民的参与,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求每个人真正信仰法治和法律,相信法治和法律能够成为治理国家、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相信法治能成为公众

3、共同信奉的准则,认同法治,将法治铭刻在公民内心。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强调说,法律能见成效,全靠民众的服从;卢梭也曾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内心里。民众对法律的服从和认同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生活和法律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巩同的。法律服从的前提正是建立在上述的道德基础之上,如果丧失了这种本质的道德要求,所谓的服从与尊重就无从谈起。要求公民个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法治观,自觉遵守法律和规则,真正认可法治,把自己掌握的法律规则转化和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自从党

4、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提出以来,全国各高校加强了对青年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和认同任务更为艰巨。近年出现的复旦投毒案、马加爵、药家鑫杀人案等事件,从一定意义上说,与大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和有效认同缺失不无关系。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治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程度。青年一代把法治观念铭记于心,化作于行,形成有效的认同,依法治国思想就能有效传承,依法治国的目标就能有效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法

5、治观认同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教育。为更好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现状,为高校及有关部门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借鉴,开展此项调查。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状况调查的设计及调查结果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涉及了被调查者的学科、地域、家庭背景;对宪法及其它部门法的掌握程度;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内容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观;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对本人及社会的积极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教育的满意度及改进措施等。  (二)调查范围  为使调查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调查选取了本科及高职等4所高校的不同

6、年级、性别、专业的学生,并且特别选取了一定比例法学专业的学生。  (三)调查过程及方式  调查采取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发放了983份调查表。首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在一所高校小范围进行了预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经过修改,增加和调整了调查内容后正式进行调查。共收回问卷969份,回收率98.6%。统计回收问卷过程中,采取了按年级、专业统计和全部集中统计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分析在大学各阶段以及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的程度,然后对认同的影响因素做出科学的分析。  (四)调查结果  按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文科、理工科、法学专业总体调查结果如

7、下:对宪法及其它部门法的掌握程度较好的分别为53%、70%、69%、78%;89%、81%、95%;对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关注程度较高,均为84%以上,对内容了解程度较低,分别为37%、38%、44%、53%;是否认同社会主义法治观方面,均达到81%以上,但由于对法治观内容比较模糊,影响了认同的效果;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对本人及社会的积极影响方面,基本上给予了正面回应;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教育的满意度,分别为85%、87%、81%、81%;85%、87%、80%;改进措施方面,建议采取渗透式、体验式等多种教育方式。  从调查结果总体来看,一

8、是大学生虽然对社会主义法治观认同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具体的内容了解还很少,了解的方式还仅仅局限于课本上和课堂上,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二是大学生虽然认同社会主义法治观,但对于我国的宪法及具体法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