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

ID:2680810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_第1页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_第2页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_第3页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_第4页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衡阳市的碳足迹及低碳创新的路径分析摘要:新常态要求各区域发展低碳经济。为此,在计算衡阳市碳足迹的基础上,通过对衡阳市12个市、县、区2010―2014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归纳出碳足迹的影响因素,提出从低碳理念、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等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衡阳市低碳创新的有效途径。中国2/vie  关键词:碳足迹;低碳创新;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062.2;F127文献标志码:A:1673-291X(2016)26-0042-02  近年来,气候变暖、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危及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等方面的安全,引起

2、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共识。而湖南省衡阳市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这样就需要消费一定数量的能源和资源,导致更多的碳排放与环境污染,这与新常态经济要求的低碳化发展不一致。适应新常态,要形成发展新动力,突出创新驱动,需要全面创新。  一、衡阳市的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控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方法和指标较多,本文借鉴大多学者们的做法,用碳足迹指标考察衡阳市的低碳经济水平。  (一)碳足迹的计算  碳足迹(CarbonFootprint)的概念缘起于哥伦比亚大学的Rees提出的

3、生态足迹的概念,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即个人或企业“碳耗用量”。其中,“碳”是指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全球变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来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TC为碳排放总量(tC),CFI为碳足迹强度(tCO2/万元)。  通过查找衡阳市统计局网页相关指标数据,得到衡阳市12区县市碳足迹强度,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4年期间,石鼓区、蒸湘区和祁东县的碳足迹是稍有下降后一直上升,而其他各区县市的碳足迹强度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在2

4、012年出现了变化,碳足迹强度稍微的上升,2012年之后下降的速度加快。这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两型社会的构建,衡阳市各区县市碳足迹强度在2010―2014年基本呈逐年降低趋势。  数据作者整理计算得到  (二)碳足�E的影响因素  1.经济增长  世界范围的总体数据印证了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衡阳市正处于城镇化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需要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能源消费的需求增加,碳排放量也增多。  2.产业结构  由表1可以得到,样本期间耒阳市是碳足迹强度最高的县级市,这是由它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煤炭是耒阳市的支柱产

5、业,也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的单一产业结构,能耗高,碳排放量高。而南岳区与雁峰区的碳足迹强度较低。雁峰区主要发展能耗低的产业,如文化、生态农业、新材料等产业;而南岳区主要发展低碳优势产业,如旅游业、茶叶等产业。由此,可以推断出产业结构是碳足迹的重要影响因素[1]。  3.能源结构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大致决定了该地区的能源结构,而该地区的能源结构又决定着其能消费的能源品种和数量。由于不同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不同,它们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是不等量的。煤炭的碳排放系数较大,与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相比,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要高出36%和61%;而

6、水电、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属于清洁能源,它们的碳排放量非常小[2]。所以,能源结构也会影响碳足迹的大小。  4.人口数量  通常来说,人口数量与碳排放是正相关的,首先,能源消费与人的生活方式相关。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越多,他们的必要生活将需要使用和消耗更多的能源,从而会产生更大的碳排放量。其次,人口增长会不可避免地改变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碳汇潜力[2]。全市人口最多的耒阳市碳足迹也是最高的。但同时从表1中2014年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人口数列全市第三的衡南县,其碳足迹相对较低,这说明人口数量对碳排放量有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2]。  二、

7、衡阳市低碳创新的路径  (一)低碳理念创新  建设美丽衡阳,需要树立低碳创新的发展理念。一是各级政府部门要克服“重增长、轻发展”的理念,在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时,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良性循环。二是要引导企业克服“重生产、轻环保”的理念,做好“三废”达标排放,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协调发展[3]。三是要在全社会加大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在武广高铁、南岳衡山、省、市媒体上开展低碳创新特色宣传活动,制作低碳创新发展公益片、宣传材料,强化全民低碳发展理念。  (二)低碳能源创新  经济低碳创新,最主要要的是低碳能源创新,开发并使用清

8、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