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

ID:26815373

大小:144.03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1-29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_第1页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_第2页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_第3页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_第4页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口腔临床药物学重点总结1、口腔医学用药特点:1)、局部用药使用多;2)、消毒防腐使用广泛;3)、药物剂型多样化。2、药物体内过程: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排泄(excretion)(1)吸收:首过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2)分布:再分布:吸收的药物首先流向血流量大的器官。(3)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达饱和,此时再加大剂量会导致游离

2、药物浓度不成比例的升高,导致中毒。2、血浆蛋白同一位点结合的药物间存在竞争性抑制,使游离药物浓度发生改变,对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引起重视。(4)、排泄: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3、半衰期:定义为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意义:1、给药间隙时间2、血药浓度达稳定需要5个半衰期3、治愈后体内药物浓度。4、RUD合理用药: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5、在诊断正确的前提下用药标准:总的原则是采取合适的方法将合适的药物用于合适的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的目标是用药安全、有效和经济。

3、1)、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症)2)、用药指证适宜3)、药物的疗效、安全性满意,价格合适4)、药物正确无误5)、剂量、用法、疗程妥当6)、调配无误(包括提供适宜的用药信息)7)、患者依从性良好6、药物代谢动力学(PK)简称药动学,他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转运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从广义上讲,泛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7、药动学常见参数(P9)1)、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是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通常以升或公斤表示。2)、消除半衰期

4、3)、清除率4)、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药物达血液循环的速率及程度。8、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指在药物以正常用量和用法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1)副作用:使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令人感到不适的药理反应2)毒性作用:药物对靶器官、组织、细胞的直接损害及由此产生的临床表现,对病人的危害性较大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生物效应仍存在4)变态反应:药物刺激机体而发生的免疫

5、反应5)激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6)特异质反应:由于先天性遗传异常,病人即使应用少量药物,仍发生与药物本身药理作用以及用量无关的严重反应。7)致畸作用8)致癌作用9)药物依赖性10)致突变作用9、药物不良反应分类A型(量变型)ADR1)、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有关2)、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死亡率低,B型(质变型)ADR:异常反应,难以预测,毒理学难以筛查,发生率低,死亡率高。抗微生物药物10、抗菌药物是指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生物合成所产生的抗生素及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

6、。11、抗菌谱:每种抗菌药都有一定的抗菌范围12、杀菌药: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机体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具有杀菌效果,MBC:最低杀菌浓度13、抑菌药:应用普通治疗剂量后在机体血清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具有抑菌效果,MIC:最低抑菌浓度14、化疗指数:对药物安全性的评价,通常用其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表示,即化疗指数。化疗指数愈大,药物的毒性愈小,疗效愈大。15、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2、抑制细胞膜的功能:如制霉菌素;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如红霉素;4、抑制

7、DNA或RNA的合成:如喹诺酮类16、抗生素:概念: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或生命物质活性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17、青霉素类:青霉素G:药理作用: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阴性球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梅毒螺旋体等有效,是口腔颌面化脓感染首选药。尚可治疗破伤风等。但约80%~95%金色葡萄球菌已产生耐药。口服吸收差,肌肉注射吸收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易入炎症组织。肌内达峰0.5h,血浆半衰期0.5h,对多数敏感细菌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5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65%临床应用:多种感染治疗

8、的首选药物。主要针对多数革兰阳性球菌、少数阴性球菌。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大叶性肺炎、蜂窝织炎、化脓性脑膜炎、淋病、梅毒、破伤风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日成人80~320万u,儿童3~5万u/kg,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每日成人240~2000万u,儿童20~40万u/kg,分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