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

ID:26820526

大小: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_第1页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_第2页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_第3页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_第4页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均衡假定的反思ok3)如何提出各种各样的价格粘性理论和消费函数来弥补其微观基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之一),通过建立各种通货膨胀模型来解释经济滞胀(来自现实的挑战),他们始终回避其均衡假定给其理论带来的非真实性,坚定地从凯恩斯那里得来的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均衡假定的基础上构建和修改其理论,而固执地置科尔内(或译科奈尔)、贝纳西等人对他们所采用的均衡分析方法的批评于不顾。张建平在其《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中也对凯恩斯《通论》中的投资恒等于储蓄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虽然他看到了凯恩斯在论述投资恒等于储蓄的论点时的一

2、些逻辑错误,并得出了储蓄等于零等结论,但他的批评并不是很彻底。而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目前面临的困境也再次让我们反思其科学性。本文拟从凯恩斯主义的“投资恒等于储蓄”假定为例来说明其在逻辑上存在的矛盾和与常识的冲突,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反思以均衡假定为理论基础的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科学性,进而希望对推崇进行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政府和推崇在均衡假定基础上构建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经济学者有所启发。二、均衡假定的逻辑错误和与常识的冲突自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来,宏观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比较系统而相对独立的学科,后人将凯恩斯的短期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

3、长期化为外生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纵观其理论构建,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但是,正是这个假设将西方主流宏观经济学引入了歧途,对于原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哈罗德—多马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而言,它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硬伤。也许有人会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因为市场在短期内不能自动实现均衡,以均衡为基本理念的微观经济学不能很好地对此给予解释才产生的,怎么会假定市场能够自动实现均衡呢?为什么说假定储蓄等于投资就意味着市场能自动实现均衡呢?这要从凯恩斯在其《通论》中对投资I和储蓄S

4、的定义说起。凯恩斯在文中认为:“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得减去消费,只要大家同意这些用法(这些既与常识不悖,又与传统相符的用法),则投资与储蓄自然相等”。上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所得=产品价值=消费+投资储蓄=所得-消费故储蓄=投资(即I=S)这三个等式就是着名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方程。不管是后来希克斯和汉森建立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新古典综合派的AD-AS(总供求)模型,还是哈罗德—多马建立的C=的经济增长理论、索洛建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都隐含

5、了这个假定。而且这个命题被后人称为是一个恒等的公理,表示为I≡S。可见,凯恩斯的思想影响之深远。在凯恩斯看来,“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储蓄等于所得减去消费”既与常识不悖又与传统相符,故将这几个命题作为他的理论基石,其推导的结果是“投资与储蓄自然相等”。但在凯恩斯的这个逻辑推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错误:第一,把市场不出清这个问题给假定掉了。“所得等于本期产品之价值”中的“本期产品之价值”与“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中的“本期产品”在内涵上是有区别的。

6、前者是从实际市场价值——即成交价格的角度来说的,后者是从实物的角度来说的。二者当量不同,岂能比较?更不要说相等了。如果后者一定要与前者相比较,“本期产品”就应该表述为“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两者都以价格为当量,方能比较)。当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时,其预期的市场价值显然没有得到实现,从价值量的角度讲,前者(本期产品之价值)就妥小于后者(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二者之间的差值就是存货的预期市场价值,即:存货的预期市场价值=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本期产品之(实际市场)价值凯恩斯在此显然将“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和“本期产

7、品之(实际市场)价值”等同起来了。这实际上等于假定: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预期价值都能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产品没有过剩——即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社会也就能相应地得到多少收入。这其实就把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市场不出清——生产过剩这个问题给假定掉了。如果没有产品(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过剩,如果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社会就能得到多少收入,那么宏观经济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凯恩斯在此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第二,把消费品和资本品混为一谈、偷换了必要的存货储备与过剩的存货之间的概念。“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用者——那一部分产品之价值”中

8、的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构成,根据常识用数学等式可以表示为:本期产品(的预期市场价值)二本期投资(的资本品的市场价值)+消费晶(的市场价值)+存货(的预期市场价值)凯恩斯武断地认为,“本期投资等于本期产品中未作消费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