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ID:2682696

大小:1.39 MB

页数:206页

时间:2017-11-17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1页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2页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3页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4页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藏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条件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规划地域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在东经93ْ35.5´-99ْ6.5´,北纬28ْ26´-32ْ31.5´之间,南北长约380公里,东西宽约500公里。全地区总面积10.87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9.02%。昌都地区北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相邻、东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相邻、东南与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相邻。西南与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地区相邻,西北与那曲地区毗邻。2.地表结构特征昌都地区处于著名的横断山――三江地区(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高山峡谷区,三江呈川字型纵贯整个地区,高山和深谷相间是主要地貌特征。澜沧江和怒江由西

2、北向东南纵贯全地区,金沙江从东部边缘经过,金沙江以西是四川省。三江之间是伯舒拉岭、念他翁山和宁静山三列近南北走向山脉纵向排列,形成著名的平行岭谷地貌。昌都地区地势起伏巨大,最高山峰位于边坝县与那曲比如县交界的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的无名峰,海拔6956米,最低处位于左贡县与察隅县交界的怒江江面,海拔2090米,高差达4866米。南部地区是地势起伏最大的地区,最南端的梅里雪山(6740m)与察隅境内的怒江江面(1740m),相对高差达5000m以上。芒康县西部的达美拥雪山(海拔6324m)与澜沧江,相对高差达3800m。由于河流切割强烈,地貌呈深切峡谷,地表起伏剧烈。地表结构呈明显的垂

3、直成层性,从上而下分山岭、夷平面和高原面、剥蚀面和河谷谷地。横断山脉的坡地处于不稳定状态,泥石流、滑坡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处于不稳定的脆弱状态。由高山、极高山组成的山岭地带海拔在4000~5000米以上,大多数山岭陡峭壁立,新构造活动明显,呈角峰形态。位于西部边缘的念青唐古拉山峰是最高峰,海拔6956米。海拔5400米以上的山地有现代冰川发育。河谷谷地海拔2500-3000米,与山峰高的相对高差在2000米以上,形成典型的高山和极高山峡谷地貌。本区河流众多,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是主要河流。怒江是西藏第二大河流,发源于藏北唐古拉山,在昌都境内长975公里。河谷深切、河流落差

4、大是怒江的主要特点。横断山脉地区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河流年迳流量占全国总量近1/10,由于人口稀少,河流水质好,泥少含量低。三江地区河流纵比降大、水量充沛,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金沙江、怒江、澜沧江三江水能资源约占全国18%,峡谷地区有条件优越的水力坝址,水电开发工程条件好。昌都地处强地震带,为我国南北地震带的重要分支,地震发生频率较高,是地质灾害多发区。3.气候特征复杂的地貌造成多样的气候类型,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海拔6500米以上的极高山属于高寒气候,存在永久积雪和现代冰川。气温变化剧烈,是西藏气候类型最多的地区。气温总体变化规律是随海拔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三江”

5、河谷是年平均气温10℃以上的高温区,是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在宁静山,邦达草原等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平均气温都在2℃以下,并有冰雪永冻带。南部的盐井(2623米)地处澜沧江河谷,年平均气温高达12.6。八宿地处怒江河谷,年平均气温10.4℃。其他地方年平均气温在7—8℃之间。昌都地区各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北纬30°以北的丁青、类乌齐、江达等地年降水量550—630毫米,是昌都地区的多雨地带。处于高原面上的芒康、左贡、贡觉、洛隆及邦达草原,年降水量为400-530毫米。深切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八宿怒江河谷,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是典型的干旱河谷。降水量在年

6、内季节分配不均,雨季(7—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90%。4.生态环境特征(1)高寒缺氧昌都地区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空气中的含氧量一般比低海拔地区少40%,人类的生存活动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高原反映是一个严重的生活障碍。对于发展旅游业来讲,高寒缺氧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2)自然生态环境脆弱昌都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工业“三废”排放量小,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甚微,环境质量良好。但是昌都地区山势陡峻广大地区处于海拔3000米以上,属高寒环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区域内地形崎岖,属高山侵蚀地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在丁青—类乌齐—昌

7、都—江达—线以南地区,谷坡上部以寒冻风化作用为主,下部谷坡相对切割深度大,坡面侵蚀作用强烈,滑坡及泥石流活跃,崩塌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下沙层浸流灾害等在部分地方也十分严重。(3)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全地区适应耕种和居住的河谷平地不到总面积的1%,居民与农耕地都集中在狭窄的河谷平坝地,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随着人口增长对土地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二、社会经济概况1.行政区划与人口昌都地区共辖11个县,包括24个镇,118个乡,1622个自然村。昌都县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