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

ID:26830590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_第1页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_第2页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_第3页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_第4页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声音及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摘要】文章探讨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首先论述声音美的本质;其次,论述声音美的功能、魅力;最后,探索播音主持声音艺术的运用:注意语气腔调,遣词造句,情感色彩。中国4/vie  【关键词】播音主持;声音艺术;传递美;弘扬美  播音主持,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新闻传媒人,从事的是用声音艺术,即“用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专业”。播音的作用,在于用声音调动受众的聆听意识,以声音艺术与听觉艺术的完美结合,达到人们在获取新闻的同时,同步享受美。  万物归音,声音作为交际的最主要工具,人们不可一时或缺

2、;声音作为创造美、释放美、享受美的激素,本身是美化生活、激越人生的艺术。  一、享受美是人之天性,声音美是美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子曰:“食色性也”,诗云:“情发于声”。孔子认为美产生于自然,生活需要美是一种自然,人作为万物之精灵,七情六欲是客观存在,不必、也不能回避。《诗经》更进一步阐明,人不同于物,作为生命体,是有感情的动物,而有情即有声,以声表达,闻声体味,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我们看古人是怎样界定声音的,《礼记・乐记》讲:“人之心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样“声”的概念出现了。这里面“心而

3、动”是关键,要害在于“物而动”、“形而声”是自然现象,只有心动互感,才能无声变有声,激活自然意义上的声。且不说人之声,就是自然之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领悟,更不说汉藏语、拉丁语、阿尔泰语等等之间的区别了。谁都知道雨有声,“雨打芭蕉”的意境,李清照笔下是“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得出的是“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的长叹,而杜甫心生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一悲一喜,天壤之别,这就是说“声”与“感”是一对矛盾,二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最能说明问题。船行旗飘

4、,两个僧人以此相争,一说这是风动,一说这是旗动,惠能听之,一句“仁者心动”语惊四下,啥意思?也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你们的心在动!这从视觉角度,印证了一个浅显道理,“声”只是一种听觉印象,不过是“形于动静”那么简单。  现在的潮人们,常用一句潮词――“第六感觉”,第六感觉是一种抽象的意想,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可是人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因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功能,才会有美景、美声、美味、美感,甚至美色,“声”只是声与感的第一交感,是声音的原始阶段。  既然有了声,那么它会如何发展呢?我们还

5、是看《礼记・乐记》怎么说:“声相应,故之变,变成方,谓之音”,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声也有规律,《说文》讲得更清楚:“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这样声的中级阶段,“音”出现了。音字从一,有节之义,节之节奏,就不是单调的声了,音有之韵,这是人们作为听觉艺术拥有者的必然选择,“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乐记》给得这一答案,也是享受声音艺术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有了声音当然没完,我们看《礼记・乐记》怎讲:“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当声音依一定的韵律咏叹,并伴着举戈持盾之舞,伴着挥羽(鸟羽)、击尾(

6、牛尾)之舞,就再美不过了,就是乐了!正像《毛诗序》所言:“动于声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由声到音,有了声音;由音到乐,有了音乐;这是声音的自然运用与升华。  中国乐出现的标志是“五音”的诞生,宫、商、角、徵、羽,1、2、3、5、6,分别从土、金、木、火、水自然属性特征来体现音乐特色,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五音记谱是人类早期划时代的文明遗产,是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它的直接结果,就是使声有形,可依形而循。从周武王与姜太公有关五音对话的记载,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先对声、音、乐的拿捏

7、把握十分到位,而有关声、音、乐的不同成语,更印证了这一点:  声:音:乐:  唉声叹气德音莫违改弦更张  不动声色靡靡之音高山流水  沉声静气笙磬同音黄钟大吕  大张声势天籁之音胶柱鼓瑟  低声细语五音六律曲高和寡  �L声鹤唳弦外之音下里巴人  疾声厉色余音绕梁响遏行云  假誉驰声正声雅音阳春白雪  娇声娇气郑卫之音异曲同工  金声玉润足音跫然钟鸣鼎食  这三组分表声、音、乐的成语,我们可以看到意境层阶递进的雅韵,会油然产生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反映本真的声,反映韵味的音,反映美轮美奂的乐,各有千秋,给人一种心

8、智的启迪。  二、追求美声是人之本能,声音是传递美的纽带  《尚书・舜曲》:“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律,律和声”,说到底是对美的动态揭示。声音美不仅仅在于美声的产生,而在于对声音质感的欣赏和领会。我国古代伯牙鼓琴,钟子期:“巍巍乎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点评,有了“知音”一说,钟子期殁,伯牙破琴绝弦之举,也是出于无奈:无知音,难道要对牛弹琴?所以说声音美,不能满足于自我欣赏,而要立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