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

ID:26833502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1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2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3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4页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前提之一是学生有没有学习的需要。这个问题往往被大多数教师所忽视。请看“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T:我们先复习一下前面学习过的内容。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1)a是b的12倍,b是a的几分之几?(2)320是500的几分之几?(3)55是100的几分之几?(4)4是16的几分之几?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动笔计算。T:谁来汇报一下?S1:第一题是b/a。S2:第二题是320/500=16/25。S3:第三题是55/100=11/20。S4:第四题是4/16=1/4。T:他们做得对不对?S齐答:对!T:下面请大家把

2、这些分数(第二题至第四题)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学生们立即纷纷动笔在本子上计算起来。T:谁来说一说?S1:把16/25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4,得到64/100。T:为什么同时乘以4?利用了什么性质?S1: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T:好的,这两题呢?S2:把11/2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5,得到55/100。S3:把1/4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25,得到25/100。T:好!我们利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象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我们把它们叫做百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百分数的意义”。(在黑板

3、上出示课题)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从这一案例中,我们感到教师自身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表面的、肤浅的。由于认识的肤浅,因而带来教学中一系列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学中需要怎样的复习铺垫?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学习的需要?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二)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数学课中复习铺垫这一环节的利与弊。复习铺垫的好处是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以便使学生顺利理解新授的内容,缩短新授的时间,这样就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做练习,当堂效果也会比较好。这种赫尔巴特的四段式“复习---新授---练习---小结”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容易

4、操作,而深深地扎根于千百万教师的心中。不可忽视的是,复习铺垫同时也带来了问题。第一,由于复习铺垫内容和新授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往往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新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会大大地缩小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个载体的作用如何发挥?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考?第二,新授内容的学习有老师帮助检索有关的旧知,离开教师学生是否能独立解决问题呢?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检索旧知的能力怎样培养?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都听得懂,回家自己做练习就发生困难。或许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复习铺垫带来的危机。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自己去选择信息、检索已有知识并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课堂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高层次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由此看来,那种带有暗示和限制学生思考的复习铺垫是要杜绝设计和应用的。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中学生学习需要的问题。第一,令人感到纳闷的是没有一个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不是要化简吗?为什么要把这些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呢?”或许学生心中的疑问还没有泯灭,只不过是他们要配合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案罢了。于是我们看到,全班学生的思维一致沿着教师预设的教案轨道走,按照老师的要求“你教我化100,我就化100”。长期这样的教学已经把我们的学生变得木讷和机械了,学生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记忆的

6、学习,学生只会做练习题却不会思考,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第二,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自然体验不到百分数的由来,他们又怎么可能真正认识到百分数的意义?!这是一种掐头去尾烧中段的教学,隔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前提。要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学生应该具有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三)最后我们来讨论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间接的知识。英国数学教育家斯根普在其著名的《数学心理学》中所说:“今天的学习者处理的,远非古代发展之初的原始资料,而

7、是一般教科书中经整理、编排的资料处理系统,一方面这样做有绝大的好处,因为聪明的学生能够在一年之中学完前人几个世纪才发展出来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也把学生暴露在危机之中。因为这么一来数学并不完全能由日常生活环境中直接学到,只能由教数学的老师处间接学到。”因此,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还数学本来面貌?我们知道,日常生活对于学生来说却是直接的,小学生认识的起点往往是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经验或事例,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要注意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