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

ID:26837335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_第1页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_第2页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_第3页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_第4页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品格教育:师范教育之魂  品格教育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人性论和教育观,20世纪初马丁·布贝尔在《品格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品格教育的主张,认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从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以“尊重-关怀-责任”为核心价值内容的品格教育是现代学校克服多元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霸权的利器。品格是内在于个体的道德品性,是一种知晓美好事物、渴望美好事物、从事美好事物的德性,如诚实、勇敢、公正等。美国学者洛克伍德在《什么是品格教育》中认为,品格教育是“学校所倡导的、旨在与其他社会机构合作的活动。这种教育活动通过明显地影响并坚信能够产生这种行为的非相对主义

2、的价值观,而直接和系统地塑造年轻人的行为”。笔者认为品格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与受教育者平等的共同参与教育性活动,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内化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需要的德性品质的过程。它是以受教育者(儿童)德性品质养成(培养)为目的,使符合人类社会根本利益和社会主流价值需要的价值规范成为受教育者主体的内在要求(性格化)。品格教育追求的是受教育者个体品格的形成。教师是影响个体品格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却正在抛弃品格教育,这不能不令人沉思。  一、教师培养失效的几种表现  (一)师范生职业信念不坚  由于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计划没有系统开设德育课程,更没有品

3、格教育课,只有少数学生通过自学方式或通过相关课程如《思想道德修养》学习道德理论,其结果是学到的理论不系统,内容不全面,效果也不理想,缺乏针对性。有人在进行教师职业角色认同与冲突的问卷调查时,有50.2%的学生认为自己选对了职业;2.6%的学生自认为有点选对;7.4%的人认为选错了职业。如果再给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25.6%的学生表示会重新选择职业;17.8%的学生认为可能会重新选择;只有21.2%的学生认为自己会继续选择教师职业。由此可见,师范生重新选择和可能重新选择职业的百分比相当高,表明这些准教师们对教师职业信念没有足够的忠诚度,影响到他们的为师之道。由于他们没

4、有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便会对现实中的师德悖逆现象感到茫然。  (二)教师道德严重滑坡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教育学者们就开始呼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局部地区或部分学校的师德下滑状况,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但是近十年过去了,这些仍旧只是口号,在师德建设和师范生品格培养领域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出台。部分教师道德沦丧的案例仍时有报道。做为教育工,我们对媒体上出现“禽兽教师”的字眼感到恐慌和悲哀。  比起有偿家教,带有色眼镜,随意嘲弄、讽刺、挖苦学生和此起彼伏的教师暴力等等,缺乏教师爱抚鼓励的孩子们心灵所受的创伤更深。心智发展所受的损失更大,危害后果比体

5、罚更重。果真是有些孩子秉性真的那么顽劣,没有更好的管教方式,还是我们的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出来的教师素质堪忧,缺少教师职业的灵魂?  许多教师远离自己的职责,把本该肩负的责任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等下放给家长,教师责任心——如“逃学的孩子”,忘记了教师育人时自身应具有的基本品格。  陶行知说过: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然而面对如此失魂的“教师”,我们没理由不为中国的教育现状担忧。  二、教师培养失效的深层原因  (一)教师培养计划的缺陷  许多教育家认为如果教学被视为一种道德活动。那么教师培养也应被如此看待。教师培养不仅是一个建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

6、,更是一个建构道德品性的过程。如果这能够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观点,那么教师培养计划就必须发展和改变。  一些研究表明,能提供道德主题的课程、或者传递“教学是一种道德活动”这种思想的教师培养计划非常少,而包含有目的的将道德问题整合进来的、更有系统的教师培养计划就更少了。由于教师培养计划的这些缺陷,品格教育就更要优先考虑。乔斯等人在对600名教师培养系系主任或院长进行调查后发现,90%对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同并且认为应该在学校中教授。但只有24%的系主任或院长的教师培养计划在强调这些内容,同时他们认为那些与宗教联系比较紧密的大学更有可能在教师培养计划中包含这些价值。  但把品

7、格教育纳入教师培养会存在着许多障碍,如基础服务性课程课时有限。如何有效实施品格教育的研究有限,强调品格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资源的缺乏等等。  (二)学校对品格教育的忽视  柏拉图曾说过:美德教育是唯一名副其实的教育。学校教育作为品格和技能的发展而存在的观念自有教育以来就被接受了。英国曼德斯教授发现,100年前的英国学校教育视道德教育为理所当然,然而100年后,“到底是否要进行道德价值教育”,在英国成为热门的议题。人们开始质疑“学校是用以培养良好公民”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已有研究无法证明品格教育计划具有有效性;“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和道德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