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

ID:26838318

大小:351.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11-29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_第1页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_第2页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_第3页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_第4页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卡巴匹林钙毒理药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药理毒理研究资料资料项目17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卡巴匹林钙(Carbasalatecalcium),又称乙酰水杨酸钙脲,为阿司匹林钙盐与尿素的络合物,疗效优于阿司匹林,但副作用较阿司匹林低。因卡巴匹林钙溶于水后即游离为阿司匹林、Ca2+和尿素,一经吸收即可视之为阿司匹林,因此卡巴匹林钙的部分药理毒理作用同阿司匹林,部分文献材料以阿司匹林代替。1、作用机制阿司匹林的药理学活性来自其水解后的降解产物水杨酸[1](见参考文献1页),这与其抑制环加氧酶和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有关。解热作用:山崎千夫[2](见参考文献8页)等也提出阿司匹

2、林的解热作用与阻碍体内PG的生物合成并抑制其作用有关。已知发热是由于感染等所致的破坏和炎症等病理状态所引起的,一般说来首先出现白细胞间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有中性粒细胞等产生)产生量的增多。这些因子可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阈值增高。中枢感知温度差的存在,而通过皮肤血管扩张和发汗等进行解热。抗炎作用:也可用水杨酸抑制PG产生加以解释。PG能增强在小静脉内皮细胞间隙的形成中发挥作用的缓激肽和组胺等的作用,并通过使小动脉扩张增加和毛细血管流量,致使小静脉间隙渗出的血浆蛋白增多,结果引起肿胀。而水杨酸可抑制PGE

3、2的产生,抑制伴发于炎症反应的肿胀而发挥抗炎作用。镇痛作用:PG本身并无致痛作用,但能降低缓激肽等致痛物质与末梢神经结合的阈值,而PG可使末梢神经敏感,以至少量的致痛物质即可引起疼痛。而水杨酸抑制PG的产生可使该阈值提高,所以就起到了镇痛作用。陈小茜(1994)[3](见参考文献11页)对阿司匹林的某些临床应用进行药理学解释。试验证明多种前列腺素(PG)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并有致热、致炎、致痛和促使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而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亦即PG合成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变为PG,由于PG减少,于是产生了解热、抗炎镇痛等一系列的作用。2、药效

4、学苏军、黄秀梅等(1999)[4](见参考文献14页)用小鼠醋酸扭体和电刺激大鼠尾部疼痛模型考察卡巴匹林钙的镇痛作用,用啤酒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卡巴匹林钙的解热作用,并测定小鼠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小鼠口服卡巴匹林钙对腹腔注射醋酸致扭体反应有明显镇痛作用,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大鼠口服卡巴匹林钙对电刺激大鼠尾部疼痛亦有明显镇痛作用,疼痛电压阈值的提高和镇痛维持时间与剂量呈正相关,镇痛起效时间与剂量呈负相关。结论:卡巴匹林钙口服对动物发热模型和疼痛模型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较解热作用起效快,但解热作用维持时间长。刘国华

5、、韩莹、范学林等(1997)[5](见参考文献17页)用家兔和小鼠等实验动物,初步探讨了卡巴匹林钙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并与阿司匹林进行了比较。结果卡巴匹林钙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模型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退热作用,它能明显抑制化学、热刺激所致的疼痛,降低角叉药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程度,并抑制棉球肉芽增生。其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均略优于或相当于阿司匹林。谢湘林、李岩等(1999)[6](见参考文献19页)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模型,观察了该药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选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了乙酰水杨酸钙脲的镇痛作用。结果:乙酰水杨酸钙脲对

6、发热和对物理及化学方法引起的疼痛等实验动物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且与荷兰DSM公司生产的乙酰水杨酸钙脲在作用上极为相近。结果表明,乙酰水杨酸钙脲的副作用明显低于乙酰水杨酸,其解热、镇痛作用又与乙酰水杨酸的作用强度相近。解砚英、徐淑兰等(1999)[7](见参考文献21页)采用Freund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佐剂诱发大鼠产生佐剂性关节炎(AA),以继发性反应的左后足肿胀度、前肢、身和尾部病变的发生率,胸腺、脾脏指以及局部组织病理检查为指标,观察卡巴匹林钙对AA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卡巴匹林钙大中剂量(763,382mg/

7、kg)在给药8天即可显著降低AA大鼠非致炎侧的足肿胀度,全身症状也明显减轻,非致炎侧踝关节的水肿和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说明该药大鼠对AA有明显的治疗作用。3、药代动力学本品在水中水解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结合率为65%~90%,肾功能不全、妊娠及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T1/2为15~20分钟,

8、卡巴匹林钙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