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ID:2683885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1页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2页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3页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4页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稻纹枯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病害,若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治,则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正常生长。基于此,为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保障水稻生产的产量和品质,文章分析了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减轻病害危害的综合防控措施,供参考。中国4/vie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防控措施  水稻纹枯病又叫水稻云斑病、水稻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若不及时进行防治,不仅会使水稻剑叶提早枯黄,影响谷粒灌浆,严重时会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病情严重时田块减产可达40

2、%以上,严重威胁水稻稳产高产。近年来,随着品种布局的调整、栽培措施的改变以及气候因素的变化,加之人们对纹枯病的重视不够,该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为减轻纹枯病对水稻的危害,保障水稻安全、稳定生产,务农工作者必须清晰认识到水稻纹枯病的危害,根据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  一、发生原因分析  1.耕作因素。水稻纹枯病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水稻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水渍状边缘模糊的小斑,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变成灰绿色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致半透明

3、状,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形成大病斑,致叶片发黄枯死。病枝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发病后形成菌核,易脱落于土壤中,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而菌核主要在土壤中及病草、病蔸上越冬,田边杂草上的菌丝作为主要的初侵染来源。因此,土壤中菌核残留量大小是决定水稻纹枯病发病的程度。而影响土壤中菌核量的主要因素:一是水旱轮作较少,旱作花工且货价比不高,水稻连续种植,从而造成土壤中致病的菌量日积月多,危害加重。二是田间病源菌处理不彻底。在我市东成镇下湖村委会测报点附近的双晚田调查发现,水稻连作,虽然大部分稻草还田,

4、但病草未经杀菌腐熟甚至部分直接遗留田间,不但造成菌源积累加重发病。同时,也是水稻纹枯病菌初侵染源头。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温湿度综合影响着纹枯病的发生蔓延。温度是决定病情每年在水稻上发生早迟的主要原因,而湿度则对病情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水稻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开始发病。气温在25~31℃饱和湿度是水稻纹枯病流行的有利条件。我市地处珠三角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1℃,水资源供大于需,四季宜耕,年平均降雨量25

5、60毫米,年平均日照1711.3小时,有半年以上的月平均温度超过23℃,无霜期长达358天,极适宜水稻生产发展,但高温高湿的气侯造成我市是全省水稻稻瘟纹枯病的高感应区,要特别注意防治。  3.品种因素。良种是夺取丰收的先决条件,种植的品种必须是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性��、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水稻优良品,目前我市在生产上主推种植的水稻常规稻品种主要有:粤晶丝苗、黄莉占、华航31号、象牙香占、合丰占等,杂交稻有:广8优169,永丰优9802、深优5814、Y两优423等,但我市是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的高感染区,这些品种

6、的抗病能力相对不是很好,而分蘖率强,产量高的品种叶片相对偏大,易造成田间通透性差,容易发病,只能够采取勤换高抗性好的优良水稻点种的方法。  4.田管因素。肥水管理与纹枯病发病是有直接联系的。长期以来农民形成的意识“宁肯水淹,不肯晒田”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水稻灌水做到分�Y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水稻生育前期应浅水护苗,干干湿湿,以水控病。根据田间调查发现,农民勤灌深灌、漫灌田块,田间湿度大,稻苗较弱,抗性差,纹枯病发病重,相反一农户田间经常时旱时湿

7、发病指数低。施肥方面,为追求水稻高产,偏施、迟施氮肥也是造成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因素。氮、磷、钾的搭配不合理,少施磷钾肥,造成水稻“徒长”、披叶、田间郁闭、透气性差、湿度过大。后期往往剑叶偏长,植株体内可溶性氮增加,减弱稻株的抗病能力,导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对应我市农民长期以来形成水稻田间管理习惯,我们应该改变习惯,推荐采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即采用4231的施肥方法,通过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控制基蘖肥施氮量,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苗群体通透性,控制病虫害发生和农药用量

8、,提升稻米安全,主要性能指标为:节省氮肥10%--30%,增产5%-10%,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倒伏减轻,稳产性好,病虫害显著减少,可少施农药1-3次,该技术成熟,安全可靠,可在恩平地区推广应用,但在应用中要注意保证栽插密度达到1.8万棵/亩。  5.喷药因素。农户对纹枯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往往是症状明显、危害严重时进行下药,配药时用药不对路,没有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