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

ID:26839411

大小:71.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_第1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_第2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_第3页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知识要点梳理总结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文言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选文所在的课文选自《》,此书与《》、

2、《》、《》合称为“四书”。二、课文解析思路梳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第二部分(2),正面举例论证说明了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第三部分(3)举例从反面说明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文章内容概括:《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的牵制,往往改变初衷。启示:孟子要求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

3、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鱼我所欲也》文章是怎样展开论述的?(本文的论证思路)文中先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逻辑推理进行论证。第一步推理进行因果论证,由因推出果:因为我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也不避开它。第二部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逆证人之所欲有甚于生者(生),所恶有甚于死者(不义)。接着孟子还举行路之人、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义重于

4、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最后一对比的方式指出有些人为了私利而抛弃原则,接受了万钟厚禄,这就是失去了本心,从发面加以证明。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了“义”的存在,证明了“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三.字词归类◆1.生字识记苟得(gǒu)一箪食(dān)所恶(wù)蹴尔(cù)不屑穷乏者(xiè)◆2.通假字⑴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⑶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或从前。)⑷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词。)◆3.一词多义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5、)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给予)4⑵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⑶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⑷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指示代词,这个)是亦不可以已乎 (指示代词,这个)◆4.古今异义词:原文关键词古义今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一种量器。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代词,这种。判断词,是。◆5.有关成语:⑴舍生取义本文: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今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⑵苟且偷生只管眼前,得过且过,勉强凑合着活下去。(3)嗟来之食:是

6、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贬义词。四.解释加点的词语:1.鱼我所欲也2.二者不可得兼3.故不为苟得也4.故患有所不辟也5.行道之人弗受6.乞人不屑也7.万钟于我何加焉8.妻妾之奉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10.贤者能勿丧耳11.蹴尔而与之12.万钟于我何加焉13.是亦不可以已乎14.此之谓失其本心五.重要句子翻译: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7、?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是亦不可以已乎?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六.内容理解1、作者开头写鱼和熊掌的目的是什么?4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2、“鱼”和“熊掌”各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比喻引出论点,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3、作者是怎样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4、“所欲有甚于生者”和

8、“所恶有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