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

ID:26840205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_第1页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_第2页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_第3页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_第4页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1009-9328(2016)12-021-02中国6/vie  摘要从俱乐部教学概念的界定、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教学模式的类型、教学模式的作用、教学模式的类型构件等方面对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遵循“三自主、三贴切”:即课程内容选择自主(项目俱乐部选项课)、课外活动参与形式自主(自主参加课外俱乐部)、课程考核内容自主(在范围项目类别内选择考核内容);以上“三自主”必须是以“三贴近”为

2、原则:即贴近学生心理与身体状况需求、贴近学生运动参与和技能形成需求、贴近于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对社会适应性的需求。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俱乐部教学模式  一、俱乐部教学概念的界定  俱乐部(CLUB)一词源于欧美,在我国《辞海》中也有俱乐部的解释,在我国体育管理部门文件中也有对体育俱乐部进行专门界定。俱乐部被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工作者引入教学中,由于各自研究的视角不同、操作过程的差异、活动项目的区别等原因,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引入俱乐部教学的命名表述各不相同,定义的阐述也有较大差距。如刘志敏[1]认为体育教学俱乐部就

3、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运动项目、教师、上课时间选择上具有一定自由度的体育教学形式;刘建坤等[2]认为体育俱乐部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不难看出,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较好考量普通大学生自主性又结合学校办学条件的实际为依托,围绕某一运动项目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并遵从教学规律的高校体育组织。  二、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即在课内教学时间内传授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在课外时间让学生根据自

4、我的意愿进行自我锻炼,实现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  (二)非营利性为本和商业俱乐部为辅的互补  高校体育俱乐部本质是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又普遍存在收取一定的会员会费的情况。通过适度的体育消费来转变学生传统的体育锻炼观点,在校内倡导“自我健身投资、花钱买健康、花钱买娱乐”的习惯。  (三)学习者以会员的身份学习  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几乎都实行会员制度,会员制度极大发挥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职责,交纳会费,让学习者享受会员待遇又利于俱乐部的正常运转[3]。  (四)以学生为中心,与社会接轨  充分尊

5、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较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三、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类型  (一)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  以体育俱乐部代替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如深圳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俱乐部成绩占30%~40%,体育课成绩占60%~70%,使俱乐部的体育活动成为体育课的延伸;学生活动人数多,主动性强,学生兴趣浓厚。  (二)体育课教学俱乐部  这类俱乐部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为辅导组织教学地位,较

6、好地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如上海中医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  (三)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俱乐部  这类俱乐部的特点是有机地把课内、课外、社会三课堂联系在一起,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终身体育的能力。如广西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等都采用了这种形式[4]。  (四)“3+2”阶段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3+2”俱乐部制教学模中“3”是指以田径基础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能提高训练课,从生存技能与增强体质出发开设的游泳课,从弘扬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出发开设

7、的太极拳课;“2”则表示在第2学年的2个学期,学生可按照个人的喜好分别选择2个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和锻炼。  四、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  (一)体育俱乐部能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优化。  (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激发了学生运动的个性化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以学生为中心,高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  (三)改变传统体育教育模式统一安排课程的局面使体育教学的内涵得以延伸和扩展,竞技体育与公共体育教育找到契合点,使二者得以共存于同一体系,且平衡发展(表1

8、)。  (四)相对体育课上课时间,俱乐部的活动时间较长,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五)体育教育俱乐部打破年级、专业、班级、性别、年龄、人数等界限,能以大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健康教育体育俱乐部,能让学生掌握多种技能。  (六)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存在,既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社会化,又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五、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课程设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