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ID:26844152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_第1页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_第2页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_第3页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_第4页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如果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沿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第二阶段(1979年-2001年)——新旧体制转换下重工业化加速成长;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至目前,我国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8.9%和71.1%,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都有,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2008年,虽受到国际经济金融

2、形势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我国三次产业层次仍然调整为11.3%、48.6%和40.1%,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生产力布局趋向协调,地区之间经济增速差距趋向缩小。我国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段。    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新形势    1、国际化。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已成为一种常态,各国政治、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正是在这种“国际化”的大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且不可避免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未用“全球化”表述这种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的关系,是因为“全球化”这个词虽然

3、已被广泛使用。但还存在学术上的争论。国际上很多学者认为,国家的边界还远没有达到要消失的地步,因此,完全的全球化还没有开始,也可能不会开始——从历史上考虑,国际化从来没有变成全球化。)  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国际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国产业发展集中于低附加值、低盈利的加工环节,在国际分工中“卖硬苦力”的情况必须设法改变。  2、信息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即技术改进的空间很大,用途多种多样,大部分经

4、济领域均可采用,与其他技术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能够产生更强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得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信息化对我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不仅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已走在了前面,而且我国的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发达国家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达到80%~90%的高峰之后,现在已经下降到不足1/3,即已步入后工业社会。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部门的贡献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40%~65%,新兴工业化国家

5、也已达到了25%~40%。既要工业化,又要信息化,这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3、资源环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集中到一点就是对资源能源的竞争和对旧然环境的掠夺。国家反复强调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至今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每次宏观调控后虽然暂时缓解了矛盾。但过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06年,按当时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相对贫瘠的资源能源和自然环境已无法支撑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增长,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发展路径

6、。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如果不下决心扭转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污染环境、经济粗放发展的局面,我们将“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4、就业。就业对任何一个个家来说都是最重要的问题。因为偏重投资拉动经济,拉动劳动力需求,我国客观上形成了“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格局。投资拉动使得产业重合较多,彼此竞争激烈。而这种竞争的结果就是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升反降:1980年-1990年,我国GDP保持了9.5%的增长,就业弹性为0.453;1991年-2000年,我国GDP保持了10%的增长,就业弹性下降到0.11;从2

7、001年至今,就业弹性已下降到不足0.1。  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农村劳动力可以涌向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10年前,受国企改制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国企职工大量下岗,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最终消化了那批失业人员。民营企业也在这10年中成长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而2008年蔓延至今的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数千万寻找岗位的劳动力则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要注重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产业。当前,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一起构成信息技术的核心,以此四大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四大产业,即微电子产业、计算机产业、通信产业(

8、包括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构成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产业。上述产业不仅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进步快速、产业关联度大,而且单位增加值能耗明显低于工业部门的平均水平,因此国际竞争十分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应当从占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和维护国家产业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