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

ID:26848682

大小:17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1-29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宁德市2014届普通高中单科期末质量检查语文本试卷分五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3)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4)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

2、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驳《复仇议》[唐]柳宗元①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邦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予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②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日无为贼虐①,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②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

3、;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③向使刺谳③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

4、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④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周礼》:“调人④,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5、⑤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19·⑥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选自《柳宗元集》)[注]①贼虐:残害。②为理者:当官的人。③刺谳:审理判罪。④调人:周代官名。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旌其阊旌:表彰B.原始而求其端原:最初C.非经背圣非:违背D.不爱死爱:吝惜3.下列四组中,全都属于作者直接驳斥陈子昂主张的一组是()(3分)①礼之大本,以防乱也②旌

6、与诛莫得而并焉③诛其可旌,兹谓滥④旌其可诛,兹谓僭⑤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⑥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指出陈子昂在《复仇议》中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为国典”的主张是错误的。B.第二段针对陈子昂的主张进行驳斥,在阐述封建礼(情)与刑(理)本质一致的基础上,指出他的主张自相矛盾、黩刑坏礼。C.第三、四段对案件所涉及的双方进行具体分析,阐明诛杀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并引经据典,指出陈子昂的主张违背了

7、圣贤经传的训条。D.本文从维护封建“礼”与“法”的尊严出发,调和为亲报仇与守法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为了揭露吏治黑暗和官官相护的社会现实。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夜[清]吴锡麟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选自《晚晴移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