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

ID:26861529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9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_第1页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_第2页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_第3页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_第4页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思考在近代社会的中国,有志之士在反思,为什么传统社会强大的中国在近代社会如此不堪一击,晚清的社会状态已是混乱不堪,1840年开始在外国殖民者的入侵之下,中国似乎才在这种外力作用下进入一种不成熟的社会状态中,外受殖民者的侵略,内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在当时,开眼看世界,以及力图改革创新求得国家富强逐渐成为趋势,但是势力强大的保守派的阻挠以及思想理论的不成熟,转型是个复杂的过程。以当时社会情况观看,人才方面因科举制度的僵化、选才机制的缺失是重要问题。在明清时期,随着中央的高度集权,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也愈加严格,科举这一作为国家选拔人才

2、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步确认的八股取才考试机制使得读书人读死书考功名,渐与社会脱节,尤其是到了清朝,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夷船)将来只许在广州收泊贸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清廷对外实行闭关,读书人更是看不到世界急剧的变化。在1840年突然而来的战争惊醒了中国人,有志之士开始接触西学放眼世界,寻求使中国强大的方法,并反思中国的不足。中国的科举制度对于读书人而言,意义重要非凡,虽然考试失败远不能证明天资低下――许多中国人对此都大持异议――但对考生的生活前程却有决定性的影响。考试成绩好才有话语权,对待科举制度读书

3、人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科举制度逐步僵化,使得这一长久延续的选才方法开始备受有志之士的质疑。近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开展,是在中国面临国家存亡之际有志之士所发起的。新的观念应用在新的学识,培养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接受西方理念等方法使得“中体西用”观念开始崭露头角,中国科举制度的弊端压抑了读书人,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外受侵略面临国家存亡的关头,洋务运动下新的教育事业的发起,在长时段看是对中国有帮助的,新的知识和观念开始冲击人民心中传统的意识,要挽救中国,借鉴学习西方的优势之处并为中国所用,已经是一个趋势。军事、教育等方面在复杂的近代中国社会情况下,必须

4、要用新的风气对中国进行转向改造而使中国变得强大,旧科举到新式教育的兴起,新的观念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①上升一个层面来看,不得不注意到中国政治的问题,在传统社会的中国政治体制,君主主要通过臣民的汇报上奏来了解社会情况。这当中的弊端便是显而易见的,谎报、瞒报、偷税、漏税、官员与私人勾结等等情况常常存在,地方到中央信息的不通畅,中央到地方决策不明确,在传递的过程当中逐渐“变了味”。以人口统计情况为例,明太祖洪武年间,修订了记录人口详细情况的劳役登记名册,通常称黄册,另编成鱼鳞图册,即土地清丈地图和地税手册。然而之后,人口统计数

5、字与实际情况相差越来越大,这与地方人口登记隐漏情况有关,人口逃亡、儿童不入户籍等情况导致人口数据离事实越来越远,因而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全国的人口统计数只能看作是纳税单位,②“所谓顷亩是纳税单位,并非面积单位”。①从人口统计例子可以明显看出,中央在与地方的沟通交流上不够通畅,信息一级一级的传递逐渐变味,传统社会的中国政治制度上的问题到了近代社会当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解决,君主与臣民间的裂缝不断扩大、行政体制效率低下、官员素质低等。洋务运动失败的因素有很多,政治层面上来讲,洋务运动中无论是官营还是官商合办,在其内部充斥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商人不能够自由经营,受

6、到诸多限制,这就是政治层面的另一个显着问题――政治一体化的问题。政治在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社会三大系统中居高临下,[1][2][3][4]下一页经济和文化都要围绕着政治而运行,为政治服务。这便是历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病态且不完全的理由。到了近代社会,政府当中仍带有强烈的传统社会主义,权利的统一,在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政治色彩下无法让异端思想存在,政治束缚了经济和文化。政治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也宣告了在此之前中国改革的失败,这次

7、惨败也足够说明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国社会所做的一切改革的努力并未给中国带来实际改变。这一点上,不得不思考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一系列问题,民族观念在近代社会的中国甚至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似乎是没有形成一股力量,人民对统治者缺乏信任、血缘地缘业缘等的问题都需要联系中国传统社会来解答。私有制的产生加剧了贫富分化,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国家则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中国王朝从夏启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子承父业”由此开始。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庭,上至王朝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难发现历史上的社会互动模式虽时有程度不同的变迁和演进(从上古的宗君合一、封邦

8、建国,到中古的门第郡望、门生故吏,到近世的同乡会、上榜、会馆公所),但以家长制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