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ID:26865479

大小:5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_第1页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_第2页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_第3页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_第4页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论文关键词:道德教育 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论文摘要:主体性原到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因此道德教育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到。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为基拙,井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道德教育是指生活于现实社会关系中的有道德知识和经验的人们,依据特定的准则,对他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一种活动。它的根本目的是将道德要求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德性,培育和造就受教育者的理想人格。要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有选择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

2、的问题,而且有依据什么原则,选择怎样的教育模式以实施教育的问题。一、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的内涵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实质性要求:第一,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道德教育中具有教育、管理、研究等基本功能,是规定和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塑造完美人格的主导因素。诚然,道德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双边交流活动,但这种交流需要调动和诱导,需有一种“动力源”,而这种“源”的性质如何、力量大小取决于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要尊重并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道德教育中,受教育者既是客体也

3、是主体。作为客体,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的对象,他们的知识、智能、道德品质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形成和完善。但是受教育者绝不是被动机械地承受教育者影响的客体,而是州个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信念,并会形成动机展开自觉的活动,他们对教育者的作用常常会给予有选择地反应,而这种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进程。受教育者内在的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教育目标的达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川第三,要把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发挥其道德主观能动性作为道德教育

4、的核心任务。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是发展人、完善人、培养和完善人的独立人格的教育。现代人的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固然有赖于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塑造,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却起着更为根本的作用。只有造就了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性,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理性、主体智慧和主体能力,道德教育的目标才可能从根本上达成。二、坚持道德教育主体性原则的意义(一)现实意义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对传统道德教育反思的结果。传统道德教育将受教育者只视作客体,因而无视其身心发展和思想实际。所以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重道德规范教育,轻道德主体意识的倾向,单纯向

5、人灌输这样那样的具体规范,而忽视人们的道德主体意识培养,不善于把道德规范同锻炼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为改变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2.坚持主体性原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人的个性得到极大地张扬,人的主体性不断确立和弘扬,每个公民都是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相反,对于那些缺乏独立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的人将逐渐为社会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教育中贯彻主体性原则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二)理论

6、意义  1.坚持主体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规律发展的客观要求。道德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遵循一定的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同时又是受教育者把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身道德情感和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和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这种“内化”与“外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心理矛盾。在整个道德教育过程中,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教育要求就不会内化为道德需要,更不会外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离开主体性原则谈道德教育,就会使道德教育的功能异化。2.坚持主体性原则是人的内在逻

7、辑需要。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道德哲学家弗兰克纳说:“道德的产生是有助于个人的好的生活,而不是对个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道德是为了人而产生,但不能说人为了体现道德而生存。所以,道德是人们内在的一种精神需要。道德需要是人们基于对道德所具有的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和把握,亦即对道德的价值性认识而产生的遵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做一个道德人的心理倾向。川它一方面是自觉的而非强加的,表现为一种道德追求的冲动,促使个人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中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品质获得肯定,任何一个道德主体,不论他来自什么社会传统

8、,都是在自由选择规则和行为中显示自己的道德境界。另一方面它是内在的而非外在的,这种内在性经过一个由外向内的转化,一旦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就具有了主体意识,道德行为不是简单的源于对强加的社会准则的依附,道德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