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

ID:2686869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第1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第2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第3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第4页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原文出处】当代传播【原刊地名】乌鲁木齐【原刊期号】200305【分类号】G6【分类名】新闻与传播【复印期号】200401【标题】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作者】樊葵【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邮编:310028【摘要题】新思路【正文】  与大众传播发展的初期相比,如今大众传播时代的一大进步是扩大了传播对象,冲决了以往上流阶层对信息的垄断。“报纸传播信息的特征同商品交换的自由平等原则是一致的,不管是谁,只要支付一定费用,都可以买到一份报纸,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2、”。(注:潘知常:《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也规定:信息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作为反映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大众传播媒介应当为社会大众所共享,全方位地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然而现实情形是:在当代信息传播过程中,表面的自由选择掩盖了隐含的不自由,旧的垄断被打破,新的垄断却悄然产生,大众传媒更乐意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的受众群提供信息服务,常常忽略甚至排斥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从而造成公共信息平台的倾斜,对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传媒歧视”。      一、传媒歧视的表现  对于“

3、传媒歧视”,学界虽然尚无正式的定称,但在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一书中,在美国学者蒂奇纳等人提出的“知沟”理论中,以及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相关研究中,实际上都已涉及了这一问题。施拉姆指出:信息不仅在国家间流动失衡,在国家内的流动也很不平衡,信息水平总是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大城市比农村地区更容易得到信息,这种差距在发达国家要小一些,在不发达国家则非常明显。(注:参见m(1964)MassMediaandNationalDevelopment.TheStanfordUniversitypressUN

4、ESCO)“知沟”理论对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流通的均衡性和公众在知识获取方面的平等性提出了质疑,认为“随着大众传媒的信息进入社会体系的增多,人群中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那部分人会更多地接受信息,这两部分人的信息差距就会增加而不是减少”。(注:TICHENOR.(1970)MassmediafloartyaSen1999)的定义,所谓贫困是指对人类权力的剥夺。传媒歧视造成一些人失去获得信息与知识的平等权力和机会,造成他们的信息贫困、知识贫困,而这又是他们物质贫困的一大原因。  传媒歧视不仅加剧信息流通的失衡、扩大新型的贫

5、富差距,也有碍于大众传媒自身的发展。由于传媒市场狭窄拥挤,媒体定位趋同,产品必然趋同,大量风格接近、形式相仿、内容雷同的信息产品充斥着传媒市场,这就是传播的同质化。它首先将导致传媒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因为同质化就意味着多样性的丧失,传播环境失去了传播品种的多样性,传播生态格局将遭到严重破坏,媒体结构将严重倾斜。大量的媒体拥挤在一个相对狭窄的区域内,超强度的竞争压力使竞争恶性化,传媒之间大打价格战、互挖人才墙脚,传媒市场一片混乱。泛滥成灾的雷同信息也难以对目标受众形成长久的吸引力,大众媒介不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如农村的信

6、息市场和注意力资源),路会越走越窄。其次,传播的同质化也将弱化大众传媒的环境监测功能和社会沟通功能。当多数媒介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有限的几个角落而无视其他的现实存在时,媒介所建构的世界只是部分或片面的世界,人们通过这个变形的信息环境来认识现实环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大众传媒作为环境监测者的功能因此而弱化。社会弱势群体在传媒中集体失语以至近乎消失,以强势人群的旨趣为依据制作的信息产品,对弱势群体而言只是超现实主义的幻境,传播渠道中只有单调的一两种声音,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沟通者的角色功能也严重丧失。这是传媒歧

7、视带来的极为隐蔽的危害。美国传媒评论家本·巴格迪坎曾犀利地指出:“新闻出版媒介的产品,其内容主要不是用来服务于买主即读者的,而是用来取悦于第三者即广告客户。这种工具已经开始失去其作为一种公共机构的活力。当新闻的制作要排斥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人口时,它已经大大丧失了其作为民主机构的地位。而且如果叙述事件的新闻不联系真实的世界,那么它作为任何社会的一种重要势力的作用已开始衰弱。”(注:本·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224页)      四、结语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众传媒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和

8、经济牟利者的双重角色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这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期显得尤为突出。本文主旨在于揭示这一充满现实困惑的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还需要学术界和传媒业者的共同思索和努力。我们需要理念上的清醒:大众传媒的第一角色应该是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论坛,其次才是经济利益创收者:每一家媒体都有选择和定位目标市场的充分自由,但社会的整体传播格局则要寻求内在的均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