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

ID:26871105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_第1页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_第2页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_第3页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_第4页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数学文化特征及其形态的研究(1)摘要:“数学文化”即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是数学的对象化和对象的数学化。它与所有文化现象一样,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数学发展本身就是文化的发展,数学与文化不可剥裂。本文就其特征和形态进行一些粗略的探讨。关键词:数学文化;建构;浅论一、数学文化由于“数学文化”一词提出时间不长,人们对什么是“数学文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一种认为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数学文化还包含数学

2、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人文的交叉、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另一种认为“数学文化”,就是从文化角度去理解数学,数学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数学文化是人类传播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真理性和连续性。第三种观点: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M·Klein)在其三本著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进

3、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在中国,较早使用“数学文化”一词的是1999年北大邓东皋、孙小礼等人编写的《数学与文化》,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大量使用“数学文化”一词。人们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很快就会忘掉,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始终深深铭刻在头脑中,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为此,笔者认为数学文化是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能力、活动、产品,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淀,是数学与人文的结合,是数学的对象化和对象的数学化。一种文化既要有其相

4、对稳定的形态,也要有“文化力”,把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去认识,有利于数学的发展,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更能贡献其“文化力”。文化是发展的,数学文化也必须是发展的,正如牛顿(I·Neann)曾写道:“我认为数学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还是判断成功的标准,主要都是美学的”。数学是自然科学的语言,故具有一般语言文学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因而数学美是具体、形象、生动的。有人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学美也如此,不仅数学家、物理学家追求数学美,连天文学家、工程师也醉心于数学美。数学文化的美学特征是构成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七)数学文化具有创新特征数学的创新特点主要

5、有两个方面:一是原创性,即发明和发现,二是继承性,即创造性地去完善。原创性是指数学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一些原理和内容,不是由其它学科延伸发展过来的,而是由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直接发明和发现的。继承性创新与原创性同样重要,如20世纪中叶的扎德(L.A.Zadeh)创立了模糊集合论,这是一项原创性的工作,随后,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测度、模糊拓朴等,尽管这些工作是继承性的,但它对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数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在数学学科里,每一代人都可能在前人的旧建筑上增添起新的楼层。创新是数学文化发展的强大活力。三、数学文化的基本形态(一)数学的文学形态文学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文学

6、有时也可诠释深奥的数学内涵,为我们揭示数学美的存在提供了平台。用文学诗词来理解数学概念的例子就很多,如数学概念“对称”就可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理解;“极限”对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坐标系”对应“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仰角、俯角”对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再如“应用题”: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有一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二倍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此题的解答:设顶层灯的盏数x,则x+2x+4x+8x+16x+32x+64x=381,解得:x=3;又如“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

7、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设原来壶中有酒斗,则,解得。解数学题必需经历的几个环节和情境,同样蕴含着大量的文学信息:初见题目时,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阅读题目,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好像“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苦思冥想,有了点眉目,可还是理不清思路,犹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解题陷入困境,深入思考后得出新的思路,可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对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