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

ID:26874631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9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_第1页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_第2页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_第3页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_第4页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一、研究缘起与价值(一)研究的缘起选择这一课题,首先源于我个人学习和实践的经历。参演中外歌剧的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歌剧艺术是以演员的歌唱为主导,结合戏剧表演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示戏剧情节的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演员的表演在歌剧表演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表演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部歌剧的成败。在歌剧排演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中西方歌剧表演艺术在表滨形式和美学原则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自己多年学习西洋“美声唱法”,故而在中国民族歌剧的表演中遇到很多困惑:如何运用西洋歌剧的“美声唱法”更好地展现

2、中国歌剧的民族风味?怎样的歌剧表演才能够满足国内外观众的审美需求?中国歌剧要想在世界舞台占据一席之地,应当采用怎样的表演形式?围绕这一系列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回顾、梳理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历程,从老一辈歌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中吸收经验和教益,在学习研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其次,是源自笔者对如何推动中国歌剧发展的思考。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兼具中西方文化艺术精华的中国歌剧,己成为传播我国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中国歌剧尚未走出低谷,正在为生存和出路而挣扎。作为

3、一名歌剧爱好者、歌唱者,我祈望中国的歌剧艺术能够再度繁荣,更希望中国歌剧能够在世界歌剧舞台占据一席之地。而要实现这一愿望,我们需努力探索并找到中国歌剧的发展规律,科学确定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路径,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国歌剧表演人才,使中国歌剧表演艺术为国内外观众所认可,从而推动当代中国歌剧实现自身的繁荣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幵对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国歌剧表演史研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二)研究的价值中国歌剧表演艺术以两种风格迥异的形式为起点,经过几代歌剧表演艺术家的不佣探索,借鉴中外表演艺术

4、之精华,逐渐成长为兼具民族特性与世界特性的表演艺术形式。研究中国歌剧表演艺术近百年的历程,总结几代歌剧表演艺术家的经验,揭示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规律与特性,具有多重价值。其一,丰富中国歌剧史的研究。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员的时代已经来临。他是剧院的首席人物,……歌剧不仅需要优秀的演唱者,而且需要优秀的演员。戏剧艺术和声乐、音乐艺术应当是和谐一致的”。的确,歌剧演员在歌剧表演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歌剧一度创作所设定的内容、形式、风格,主要是由演员的二度创作加以实现,一部完整的歌剧史应当对歌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有详

5、实的记录。在现今中国歌剧理论界,对于中国歌剧表演史的研究严重不足,亟待今天的研究者们去改变这一缺失状况。其二,本论题研究有助于充实歌剧表演学的研究。目前在我国歌剧界,歌剧表演学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无论是对歌剧演员创作内外部规律的认识,还是对歌剧表演发展的历史把握,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梳理、研究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历史,总结历史经验,对于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歌剧表演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其三,在当前中国歌剧表演实践中,有些青年歌剧演员只注重声乐演唱,而忽视或不擅长戏剧表演,这反映了我国歌剧表演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薄弱

6、环节。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歌剧导演、表演人才的歌剧学院。很多青年歌剧演员都是从音乐院校的声乐专业毕业后直接到歌剧团体参演歌剧。工作后在演剧实践中才开始不断摸索和学习,造成很多青年歌剧演员“只会唱不会演”的缺憾,也极大的影响了中国歌剧和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回顾中国歌剧表演的历史,从中总结老一代歌剧表演艺术家的宝贵经验,可以对中国歌剧的表演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当代青年演员的学习和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从多元探索到两种形式的确立:探索期与生成期(1920-1[1][2]下一页949)第一节文化、政治背景随着科举

7、制的废除和西学东渐的发展态势,备受西方强国欺辱的中华民族掀起了反传统文化、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潮。中国人在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幵始了奋力追赶西方现代文明的进程,民众的世界观、审美方式都开始逐步向西方靠拢。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1858-1927)最早提出了“近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因此要“远学德意志,近效日本,以定学制”",办新式学堂并开设乐歌课,为图国家强盛把文艺作为社会改良的利器,用艺术教育开启民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杂志高举“科学”与“民主”

8、的大旗,倡导引进西方文明,宣扬反帝反封建主义的思想。之后的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戏剧改革运动也随之开始。从1917年3月到1919年3月,《新青年》杂志中几乎每一期都刊有文章专门讨论戏剧问题。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纷纷着文声讨旧戏,主张顺应时代发展,建构新戏剧观。周作人认为旧戏思想内容庸俗,振杀了人性,有害于“世道人心”,艺术性低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