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ID:26875479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_第1页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_第2页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_第3页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_第4页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45例剥脱性皮炎临床治疗分析[论文关键词]剥脱性皮炎;诱发因素;糖皮质激素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剥脱性皮炎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5例剥脱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中痊愈27例(60.0%),有效15例(33.3%),无效2例(4.4%),死亡1例(2.2%)。总有效率为93.3%。结论:皮质类固醇是治疗剥脱性皮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病因复杂,治疗困难。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

2、3月~2006年10月收治的45例剥脱性皮炎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发病年龄最大79岁,最小5岁,平均41.2岁。20~40岁32例(71.1%)。致病原因:①药物引起12例(26.8%),其中青霉素、链霉素4例,解热止痛药5例,磺胺1例,卡马西平l例,苯巴比妥1例。②继发于银屑病20例(44.4%),其中注射砷剂(914)诱发8例,口服中药诱发2例,中西药外洗诱发3例,不规则用激素诱发1例,吸鸡骨蒸气诱发1例。其他5例均为继发于银屑病多次复发。③继发于湿疹加接触皮炎各1例(4.4%)。④并发恶性肿瘤2例(4.4%

3、)。⑤原因不明9例(20.0%)。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水肿伴大量脱屑为主40例,四肢屈侧糜烂渗出3例,有黏膜糜烂4例,表浅淋巴结肿大11例,肝脾肿大2例,体温升高26例。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轻度受损5例,胸透肺阴影l例。轻度贫血7例,白细胞在10×109/L以上者21例,尿糖(+)1例,尿蛋白(+)1例。3例IgG、IgA、IgM、C补体均在正常范围。真菌阳性2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43例首选皮质类固醇治疗(以下简称激素)。一般选择强的松60~120mg/d。为防止或治疗继发感染同时选择强有力的抗生素,多

4、首选红霉素或白霉素,其次为青霉素类、庆大霉素等。全身皮疹大部消退时,激素量递减,强的松10~15mg/d,约10d减量1次。病情较轻的2例,仅用维生素C3~5g或复方氨基酸500ml静点每日1次,7~15d为一疗程。激素减到小量时,为防止病情反复,血象正常情况下可加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50mg,3次/d。原发病为银屑病者可加用乙亚胺0.1g,3次/d。对病情较重者同时多次少量输注新鲜血浆、鲜血或清蛋白,以增加患者抵抗力,外用3%水杨酸软膏,去炎松尿素软膏,并发感染用雷夫奴尔软膏,有渗出者用0.1%雷夫奴尔液湿敷。   

5、 2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全身皮损消退恢复正常;②有效:80%以上皮损消退;③无效:经1个月治疗皮损无任何改善者为。  本组45例经以上治疗后,痊愈27例(60.0%),有效15例(33.3%),无效2例(4.4%),死亡1例(2.2%)。总有效率为93.3%。  3讨论  剥脱性皮炎的发生率占皮肤患者的0.5‰~1.5‰[2],国外文献报道男女之比为2∶1,且40岁以下超过75%[3]。本组4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65∶1(28∶17)。20~40岁占71.1%。一些学者将剥脱性皮炎的诱发因素归纳为4类

6、[4]:即药物过敏、继发于其他皮肤病、继发于恶性肿瘤及原因不明。文献报告[3]剥脱性皮炎继发于银屑病、湿疹皮炎占大多数。本组继发于本组药物引起12例(26.8%),继发于银屑病20例(44.4%),继发于湿疹加接触皮炎各1例(4.4%),并发恶性肿瘤2例(4.4%),原因不明9例(20.0%)。其中银屑病及湿疹皮炎患者共占48.8%(22例)。  剥脱性皮炎的治疗可分为一般治疗、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5]。根据病程的发展阶段,可采取纠正电解质平衡、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给予输血、清蛋白、氨基酸等,并采取抗过敏治疗,及时给

7、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也可合用抗组胺药、钙剂、维生素类药物。皮损严重时注意抗感染治疗及皮损局部护理,以防继发感染此外,还可采取保肝、中药等治疗。  激素是剥脱性皮炎治疗的必要措施,但激素应有合适的用法用量:在皮炎发展期应大剂量突击应用,以迅速控制皮炎发展,而在皮炎中后期盲目使用激素,忽视抗感染治疗及局部护理,易致继发感染甚至死亡。由于激素的使用使本病死亡率由无激素时代的80%[6]降到近年报道的20%以下[7-8],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  笔者认为激素要早期、足量、规则应用,同时注意减轻其副

8、作用,这对剥脱性皮炎的预后有重大意义;肝功能变化,特别是ALT的变化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肝功能正常则恢复较快。本组43例首选皮质类固醇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严重的红皮病可累及黏膜及肝脏,体温和白细胞出现反应性增高。这些均可在针对原发病及红皮病治疗好转后恢复正常,不需另加处理。通常出现的血清蛋白低下与大量角质蛋白脱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