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

ID:26890725

大小:4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9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_第1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_第2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_第3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_第4页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岭道路路线平面设计 毕业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路线平面设计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二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8.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0.5米,硬路肩为2×0.25,行车道为2×3.50米。设计速度为60Km/h,路线总长2371.19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371.191。起点高程180米,终点高程150米。设计路线共设置了三个平曲线,半径均分别为700米、600米和400米。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第一个弯道前后缓长均为70米;第二个弯道前缓长90米,后缓长80米;第三个弯道前缓长7

2、0米,后缓长80米。在缓和曲线内均设置超高,第一个和第二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3%,第三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4%。因为半径都大于250米,则不需要加宽。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5个变坡点,最大纵坡为-3.51%,最小纵坡为-0.76%,最大坡长333.888米,最小坡长179.731米。3个凸形竖曲线,2个凹形竖曲线。1平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1.1直线公路平面设计中直线的运用一般规定如下:1)直线的长度不应太长,最大长度不宜大于20V(V为设计时速,设计时速60km时为1200m)。2)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

3、度应不小于设计时速的6倍(以m计),如设计时速60km时为360m。否则应调整线形使之成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3)反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应不小于设计时速的2倍(以m计),如设计时速60km时为120m。,否则应调整线形或运用回旋线而组合成S形曲线。本设计中JD1到JD2的直线为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为390.599m>360m;JD2到JD3的直线为反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为163.976>120m。均符合规定要求。本设计中考虑直线与曲线的组合,采用的半径最小为400m,避免了长直线与小半径曲线、小

4、偏角相接的情况。1.2圆曲线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设置圆曲线,在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应与设计速度相适应;圆曲线最小半径按设计速度规定如下表:表3-1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h)1201008060圆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1000700400200极限值650400250125本设计总体地形较为平坦,考虑了与其他线形相接的配合,以及行驶舒畅及视觉舒适性,JD1圆曲线半径为700m,JD2圆曲线半径为600m,JD3圆曲线半径为400m,由上表知所选半径均符合规定要求。1.3缓和曲线在直线和圆曲线间

5、或半径不同的圆曲线间设置曲率半径连续变化的曲线即为缓和曲线。其作用是线形缓和、行车缓和及超高加宽缓和。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事应设置缓和曲线。表3-2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设计速度(㎞/h)1201008060路拱≤2%5500400025001500缓和曲线可采用回旋曲线、三次拋物线,高次拋物线等线型。因回旋曲线与汽车由直线进入圆曲线的轨迹完全符合,在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采用回旋曲线。《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山岭重丘区二级路(设计车速=60km/h)最小缓和

6、曲线长度不小于50m。本设计路线的三个平曲线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第一个弯道前后缓长均为70米;第二个弯道前缓长90米,后缓长80米;第三个弯道前缓长70米,后缓长80米。在缓和曲线内均设置超高,第一个和第二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3%,第三个弯道超高值设置为4%。因为半径都大于250米,则不需要加宽。2平曲线计算平曲线主要技术指标汇总如下表:表3-3平曲线主要指标汇总表设计车速60km/h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缓和曲线最小长度50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路拱≤2.0%1500m

7、>2.0%1900m最大纵坡6%经验证,本设计参数均符合以上标准。2.1导线要素计算图3-1平曲线设计图1.交点间距计算交点间距计算公式为(3-1)交点坐标如下:JD0:(556.49747,1118.90773)JD1:(993.49367,1369.00751)JD2:(1352.00400,2132.36955)JD3:(1318.44874,2729.58591)JD4:(1693.11152,3028.22971)由公式3-1得出各交点间距如下:JD0——JD1=503.5033mJD1—

8、—JD2=843.3571mJD2——JD3=598.1583mJD3——JD4=479.1245m2.导线方位角计算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为:(3-2)(3-3)(1)JD1交点桩号K0+503.503(2)JD2交点桩号K1+332.797(3)JD3交点桩号K1+924.490(4)JD4交点桩号K2+371.1912.2平曲线要素计算图3-2对称基本型曲线计算图示1.对称基本型计算公式如下:切线增长值:(3-4)内移值:(3-5)缓和曲线角:(3-6)切线长:(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