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ID:26893693

大小:8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9

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_第1页
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_第2页
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_第3页
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荣县2008-2011年700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陈健1王明德2(1四川大学华丙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0041)(2四川省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荣县643100)【摘要】目的对荣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为农村县级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以疫情报告国家核定数据为准,采用SPSS13.0软件,对荣县近4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荣县近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700例,年均发病率为25.17/10万;发病高峰5-6月、11-12月;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9

2、6.29%;发病数、发病率居前三位的乡镇均处于城乡结合部;散居儿童416例、占59.43%,托幼儿童256例、占36.57%;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发病率差别较大,x2=30.116,p<0.05、x2=467.047,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提示农村县级防控工作应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城乡结合部为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并落实综合性防治措施。【关键词】荣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中图分类号】R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056-02“手足口

3、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2008年5月2H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木文通过对荣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旨在为做好农村县级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相关策略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荣县2008-2011年手足口病数据相关资料。1.2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荣县近4年手足口病宥关资料进行分析。1.3诊断标准参照2010

4、版手足U病诊断指南。1.4报告标准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执行。1.5统计分析方法釆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P=0.05。2结果2.1发病情况:2008年5-12月报告发病手足口病90例,2009年报告发病手足口病例152例,2010年报告发病手足口病314例,2011年报告发病手足U病例144例。(见图1)图12008年-2011年荣县手足口病发病情况2.2流行病学特征2.2.1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发病,4年合计报告

5、700例,5月-6月,11月-12月为发病高峰,占所有发病总数55.29%。(见图2)图22008年-2011年荣县手足UI病发病吋间分布2.2.2地区分布2008-2011年全县27个乡镇均冇手足口病例报告。乡镇发病数居前三位的是:旭阳镇(县政府驻地)276例、占39.42%居第一,度佳镇(与县城西相邻)63例、占9.00%居第二,过水镇(与县城南相邻)37例、占5.29%居第三;发病率居前三位的是度佳镇57.04/10万、旭阳镇44.62/10万、过水镇37.95/10万;发病数、发病率居前三

6、位的乡镇系县政府所在地和与县城相邻的城乡结合部。见表1。表1荣县乡镇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排序、年均发病率2.2.3性别年龄分布4年合计报告700例,男性432例,女性268例,性别比为1.61:1,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116/P<0.05)o各年龄组发病情况,2〜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为36.53/10万,1〜年龄组次之,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047,p<0.05),以5岁及以下婴幼儿发病为主,占总数的96.29%。见表1。表2荣县

7、2008-2011年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年龄分布2.2.4职、Ik分布2008-2011年手足口病病例职业构成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数59.43%,其次为托幼儿童、占36.57。见表3。表3荣县2008-2011年手足U病报告病例职业分布3讨论3.1荣县近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①我县2008-2010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2010年以来,全国手足口病疫情呈现较强的流行态势”[2]基本一致,4年间,5-6月,11-12月为发病高峰(图2)。②有明显的聚集性,5岁以下年龄组累计发病占报告病

8、例96.29%,是发病的高危人群;③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数59.43%,其次为托幼儿童、占36.57,与国内同类报道以“托幼机构为主”[3]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可能系城市与农村幼儿不同的聚集程度形成的差异,同时与健康教育覆盖面、接受程度等因素奋关,加上散居儿童接触外界机会较多并客观存在“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交叉感染的几率高于托幼园儿童。④城区与城乡结合部发病高于农村,这可能与流动人U多、居住和卫生条件较差、健康教育覆盖面有关。⑤发病率男孩明显高于女孩,“与男孩外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