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

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

ID:26901432

大小:60.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9

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_第1页
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_第2页
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古代诗歌的教学艺术【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艺术;朗读;想象;融入【屮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1—0094—01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学习、喜欢诗歌,是占代诗歌教学的根本。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从而提高古代诗歌教学效率呢?一、加强“朗读”,重视“感知”古代诗歌鉴赏首先要“以读为本”,重视在朗读中整体感知。“粗知文义”、“略通大义”,朗读诗歌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

2、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诗歌语言是冇声音、冇节奏的,不同的词语、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教会学生反复朗读吟诵诗歌,品味诗词的韵律美,整体感知诗歌情感基调是诗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求在反复诵读吟咏中,整体感知诗的意境,提高感知美的能力。新学诗歌要求课前预习朗读,在课堂上以比读形式检査预习比谁读得流畅准确,比谁感情基调把握得准确,比谁读得更有感染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齐读、分小组读、个人展示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交替进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3、学过的诗歌可以分册在每节课上课前三分钟进行反复读,既是背诵复习,也是语感培养和知识积累好做法,重在坚持,教师可适时指导。二、强调“想象”,注重“联系”在古代诗词教学中,要注重想象能力的训练。诗歌以意象、情感为重,诗人借一个个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读诗若诗歌意思能翻译出来,但是眼前或脑海里面却不能出现一幕又一幕真切的、生动的、鲜活的、细腻的画面,那就等于没有读懂诗。所以古诗鉴赏耍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意象,感知意象的特征,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这先要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抓住诗歌的主

4、要意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具体的画面,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内容,从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意境。如鉴赏“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屮。”这样的诗歌若完全没有想象力的辅助仅靠字面意思理性的翻译,那千里以外的莺啼、“南朝四百八十寺”烟雨苍茫在现实生活中是听不到、看不到的,诗歌的意境体会也就无从谈起。《沧浪诗话》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鉴赏是情感的体验、生命的体验,必须与学生的自我感知与想象联想结合,将文字化为具体的形象,再将艺术形象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再现

5、诗歌情景,通过合乎情理的想象联想,使诗歌的内容得到补充,教学中多让学生联想想象并用语言形象表述。同时,教学中要注重“联系”训练,即联系题目、联系作者生平、联系注释、联系时代背景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古人有所谓“诗言志”“诗缘情而发”“意与境合”的说法,诗歌是作者某种情感的寄托与思想的表达,因此古诗歌的学习耍引导学生学会看题目、看作者、看背景、看注释、看诗眼。鉴?P时联系以上所“看”内容,了解了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再结合诗歌所写内容来体味情感、主题就容易

6、得多。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抓“怀古”二字,联系诗人被贬黄州的经历,便能很快理解苏轼“早生华发”的慨叹,体味其“一樽还酹江月”的情怀。所以古诗鉴赏要强调“想象”注重“联系”,让学生“知人论世”,善于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扩充见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注重“融入”,强化“积累”诗歌鉴赏是读者与作者情感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学生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学会融身诗境,引发共鸣觅得知音,读诗的兴趣会更浓厚。古典诗歌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但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将自己融入诗境,就是要置身诗歌画面,沉浸在诗

7、歌给读者营造的氛围里。教学屮要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借助己有的生活体验和审美体验,逐步进入诗人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从而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悟出对生命、人生、时代、人类等多方面的新理解,让精神体验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如:走进“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易安词,我们置身其中便能强烈地感受到女主人公内心的那份郁闷孤独、愁肠百结。古诗阅读还要强化知识积累。古代诗歌数0浩繁,教师要强化积累训练,让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

8、诗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寻规律,找到共性,从而提高感悟诗歌的能力。编辑:刘於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