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

ID:26908219

大小:5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30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_第1页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_第2页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_第3页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_第4页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责任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一词我们并不陌生,指的是一个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成年人)所必需去履行的职责。做好分内的事,并勇于承担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20世纪初一位美国人弗兰克为我们更好地诠释了责任的内涵,他开办了一家小银行,却因抢劫破产。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储户们的存款。有人劝他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的回答是:“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在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例子。2007年一位名叫武秀君的山村妇女在丈夫因车祸突然离去后,主动走进

2、众多债权人的家门,把丈夫的欠条改成自己的欠条,承担起了丈夫留下的270万元债务。武秀君说,虽然自己是大山里的女人,没有文化,不会说那些空话,但知道欠钱还钱是天经地义,也是理所当然的,她有这个责任。责任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在汶川、玉树地震和近日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中,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武警战士,因为他们身上肩负了保卫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神圣使命,为了责任他们敢于牺牲,甘于奉献,抒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获得了全人类的尊重。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上许多不和谐的音符。08年发生在山东境内的火车相撞事件,

3、就是因为相关部门多个人员的责任感缺失,而酿成的人间悲剧!此外,社会中还普遍存在更多的这样的一些人:啃老族、月光族、网瘾族、依赖族……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正是缺乏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社会上的极少数,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蝴蝶效应”曾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缺少了责任意识培养,就缺少了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缺少了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就缺少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缺少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缺少了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缺少了一个幸福快

4、乐的家庭,就影响了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对于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责任感缺失现象,简要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弱视个人角色首先,学习者的角色弱化。学生厌学现象严重,上学毫无目标,不知道读书到底为了什么。考试作弊;破坏公物;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其次,家庭角色弱化。“少爷、小姐”气十足,对身边的人呼呼喝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会做家务,不关心父母的疾苦,只会效仿“大款、明星”。再次,社会角色弱化。冷漠、自私、不关心他人,不喜欢社会交往,不参加公益活动,无法与人真诚合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2. 重视自我利益平

5、时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1.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歌舞场上眼泪纷飞,荧光棒里激情闪烁,冷漠的表情成为流行时尚,玩忽职守成为合理正常,“潜规则”不断上演,“暗操作”屡屡亮相。学生承受着严重的精神上的营养“饥荒”和“消化不良”。他们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更谈不上责任感。2.各种不

6、良文化的影响。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对中学生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比如像“蛊惑仔”台剧、韩剧系列,里面的情节充满了色情、暴力,虚幻、利益,体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些不良的诱惑正日益侵蚀着中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变得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3.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都对自家的“骄子”给予过多溺爱,要什么给什么。一个孩子不小心撞到桌子上哭起来。作为孩子的父母为了哄孩子不哭,往往第一动作就是拍打桌子。孰不知,这样就从小就培养孩子推卸责任的能力,就是我们在不断扼杀孩子勇于承担责任的能

7、力,扼杀孩子的责任感。这样一来自私、依赖、享受之类的“并发症”就不断滋生蔓延,孩子自立意识和生活处理能力降低,依赖性增强,责任意识也就非常欠缺。三、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具体措施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任务。在学校教育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德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责任感培

8、养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坚持德育为先,才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才能更好地陪养学生的责任感。1.继承传统,发扬特色。以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开展民族文化、思想道德、革命传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