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ID:26911186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30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_第1页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_第2页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_第3页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_第4页
资源描述: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处理小泪囊的体会田洪旭,罗兆义,刘洪,徐华,侯中萍,杨晓琦【关键词】鼻腔造口小泪囊处理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在国内多年来已得到广泛开展,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各医院的方法大致相同,技巧各异。但是对于泪囊较小的病例,不管是在术前定位还是在术中操作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也是影响术后效果的一条重要因素〔1〕。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小泪囊病例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28例(31侧),现将其处理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我科自2002年4月至2008年4月慢性泪囊炎患者中28例(31侧),其中男性6例(7侧),女性22例(24侧);年龄35~6

2、8岁,平均50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泪囊碘油造影,每例(侧)泪囊大小均在9.14mm×4.4mm×4.9mm以下,均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  1.2手术方法  术中选用0°或30°STORZ鼻内镜及配套手术器械,STORZ冷光源,Sony显示系统,椎板咬骨钳,眼科显微手术剪,电刀,备生物胶。患者取平卧位,头垫高15°,常规消毒铺巾。以左侧泪囊为例,先以0.1%亚甲蓝行左侧泪道冲洗、染色,1%利多卡因作左眼结膜表面麻醉,“1%丁卡因+0.1%肾上腺素”棉片行左侧鼻腔表面麻醉,若伴有影响泪囊手术的鼻腔病变者,行常规处理。1%利多卡因作鼻丘附近黏膜下注射,根据泪囊碘油造影所示泪囊在鼻腔外

3、侧壁的投影位置,选择切口在泪囊投影的前缘,以镰刀切透鼻黏膜,作“〕”形切口,用中隔剥离子向后剥离黏膜,暴露泪骨及适量上颌骨鼻突,以中隔剥离子插入二者连接缝,向后下剥离并去除泪骨,以椎板咬骨钳向前下咬除适量上颌骨骨质,反复轻压左侧内眦,可见泪囊内侧壁大小、形态及波动感,根据泪囊大小及形态,修整骨孔至最佳状态。助手压住左侧内眦,术者以镰刀沿泪囊长轴方向于最膨隆处切开泪囊内侧壁,分别向上下充分延长切口,眼科显微手术剪修整泪囊黏膜呈“〔”形与“〕”形前后两瓣,根据泪囊黏膜瓣的大小,修整骨孔周围鼻黏膜,电刀止血后,以生物胶分别将泪囊黏膜前后瓣粘附于鼻腔黏膜,使泪总管、泪囊前后黏膜瓣呈喇叭状开放于鼻腔

4、,此时泪囊鼻腔造口形成。单纯泪囊鼻腔造口不作鼻腔填塞;伴有鼻腔其他手术者,按常规处理。术后常规抗炎1周,常规滴眼液,常规处理鼻腔及术后随访。  1.3疗效标准  无流泪,冲洗泪道通畅为治愈;流泪减轻,冲洗泪道欠通畅为好转;无流泪,冲洗泪道不通为无效〔2〕。  1.4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12月。本组28例31侧,治愈29侧(93.5%),好转2侧(6.5%)。  2讨论  X线造影下,泪囊大小为:上下径5~19mm,平均9.14mm;前后径2.5~8.0mm,平均4.4mm;左右径3~7mm,平均4.9mm〔2〕。我科按上述标准,将泪囊小于9.14mm×4.4mm×4.9mm大小者,视为

5、小泪囊。对小泪囊在鼻内镜下行鼻腔造口术,不管是切口定位还是术中操作,难度都较大,加上患者对面部美容及疗效保证的双重要求,故对手术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笔者通过对28例31侧小泪囊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对其处理有几点体会:(1)术前行X线碘油造影了解泪囊大小,有利于充分估计手术难度、合理预计术后效果,更能争取患者对手术并发症的理解,以达到有效医患沟通目的。(2)确定手术切口位置,在泪囊鼻腔造口术中至关重要,术前碘油造影,根据中鼻甲腋与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投影相互位置关系,有利于确定手术切口的部位〔2〕。(3)以亚甲蓝冲洗、染色泪囊,术中根据是否有染色剂溢出可判断已经切开泪囊与否;染

6、色剂还利于术者将泪囊黏膜与周围组织区别开来。(4)术中以助手压迫术侧内眦,术者以镰刀尖沿泪囊长轴于最膨隆处刺破泪囊壁,有落空感并有染色剂溢出后,再延长轴方向上下切开泪囊内侧壁黏膜,可避免使用Boah探针定位带来假道的风险。(5)因泪囊小,手术应精细,作泪囊黏膜瓣时,要注意避免伤及外侧尤其是泪总管开口周围黏膜,以防术后肉芽形成或瘢痕粘连;术中使用眼科显微剪,更利于精细制作泪囊黏膜瓣。(6)术中制作鼻腔骨孔时,可反复压迫术侧内眦,便于根据泪囊的形态、大小调整,不能过大或过小,并有计划地预留鼻腔黏膜,合理修饰鼻腔黏膜瓣,以利与泪囊瓣有机结合形成造口,也利于伤口尽快愈合。(7)术中以泪骨和上颌骨鼻

7、突连接缝为突破点,使用剥离子和椎板咬骨钳分别向后、向前去除骨质制造骨孔,与使用电钻、骨凿相比,所需设备简单,方便快捷。(8)术中使用生物胶和电刀,操作方便,使术区光滑、清洁、无血,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鼻腔填塞(伴有鼻腔病变手术者除外)、减少肉芽形成。(9)术后常规按程行泪道冲洗、鼻腔清洗是防止造口阻塞、粘连的必要措施。  总结前述,虽然小泪囊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口术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术前科学定位,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