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

ID:26930289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农村1983―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基建、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上述公共物品供给每增加1%将分别引致农民纯收入增长0.09%、0.12%、0.13%和0.62%。在长期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均衡关系。同时,在短期中科技、教育和医

2、疗等公共物品均能有效带动农民纯收入增长,且贡献度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农村基建供给的收入效应还不显著,亟待做出调整和完善。中国4/vie  关键词:多元回归模型;农村公共物品;收入效应;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2文献标识码:A:1009-9107(2016)04-0108-08  引言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收入效应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对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基于我国农村1983―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公共

3、物品供给的收入效应。结果显示,农村基建、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上述公共物品供给每增加1%将分别引致农民纯收入增长0.09%、0.12%、0.13%和0.62%。在长期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唯一的均衡关系。同时,在短期中科技、教育和医疗等公共物品均能有效带动农民纯收入增长,且贡献度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农村基建供给的收入效应还不显著,亟待做出调整和完善。中国4/vie  关键词:多元回归模型;农村公共物品;收入效应;供给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2文献标识码:A:

4、1009-9107(2016)04-0108-08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展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提升调动了农村地区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至2014年的9892元,年均增长率达12.91%,增长幅度比较明显。不过总体上看,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效率依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村公路与校舍规模、科技经费和医保覆盖率等方面存在城

5、乡供给差异,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缺口比较明显。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此外,学术界关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研究大多以供给模式及供给瓶颈等为研究视角,很少涉及影响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收入效应为研究切入点,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协整检验和短期动态分析等方法来对这一主题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并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国外有关公共物品供给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经

6、济学家庇古[1],他从公共物品税收融资的角度分析了供给问题并认为我们从公共物品供给中所得到的收益必须能够弥补由于税收融资所造成的消费者行为扭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优公共物品供给。Samuelson[2]对公共物品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同时指出公共物品的供给不同于私人物品,它需要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并能够为社会提供出最优水平的公共物品供给。Tiebout[3]发现当税率、禀赋及偏好水平既定时存在公共物品的均衡最优供给水平。与此相反,Nechyba[4]强调即使不存在给定的税率、行为人禀赋及偏好水平,经济社会中也会存在一个均衡的最

7、优公共物品供给水平。Broan和Smith[12]采用实验研究的分析方法证明了当面临公共物品供给时不是每个人都倾向于“搭便车”,现实社会中总会存在一些人愿意为公共物品的生产或供给作出贡献。Croson[13]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证明了在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人群中采用劝告性贡献方法来进行公共物品生产或供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EC.Savas[14]认为,为了保证公共物品供给的有效性需打破政府机构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并建立起私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为整个社会生产或供给出高质量的公共物品。  (二)国内文献  与国外学术界

8、的研究成果相比,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不过,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李书民[15]、王国华[16]、张秀生[17]和江时强[18]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探讨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他们指出公共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