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

ID:26930357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30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_第1页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_第2页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_第3页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_第4页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是谁的——关于中国企业治理的哲学思考企业是什么?假如有人提出这个题目,那么大概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告诉你:企业是市场的边界。但是,科思关于企业性质的论述只是揭示了企业存在的经济公道性,并没有告诉我们企业的本质。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可以说企业是独立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但是,这一概念也只揭示出了社会分工赋予这种组织的不同于其它组织的特殊属性,并没有说清楚怎么盈利、靠谁盈利和为谁盈利。企业就像一个被挥舞着的大棒,决定这个大棒的不是它本身而是挥舞它的人。因此,作为企业本质的研究,重要的题目不是

2、企业是什么?而是企业是谁的?  那么,企业是谁的?历史地考察这一题目,我们会发现,答案是不同的。而且,这不同的答案,导致不同的企业目标,导致不同的企业行为,导致不同的企业治理方式,导致人们对企业不同的认可程度和不同的企业发展未来方向。因此,回答这个题目并不显得那么轻松。  从最初的角度看,毫无疑问,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作为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产物,企业在其产生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比土地还要稀缺、并且可以转化为其它一切生产要素,资本的重要性是无可相比的。企业受资本所支配。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

3、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企业的主人。只要拥有资本,并把这种资本投进生产,就可以获取利润。因此,这时的企业也就只能成为资本所有者的企业,不管这些资本最初从哪里来,也不管它为多少人所有。  这时的企业目标就只能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说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直到现在我们触目所及这样的企业依然比比皆是。然而,由于单个资本及单个资本家气力的有限,更大规模的生产只能采取联合资本的形式,马克思称之为资本的集中,股份公司成为了企业的主要的形态。当这种联合发展到足够大时,势必就要有一些人失往对其资本的控制权——企业体现的是大多

4、数资本的意志,而不是每个资本的意志。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一些资本的所有者固然把握着资本,但他的才能不足以使资本产生利润,假如他再不满足于他的资本在银行里的那点利息,那他就只能把他的资本投进到那些有才能的资本家的企业中。否则怎么办呢?  一些微妙的变化就这样发生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了,那些驾驭企业的资本家们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出于对牟取最大利益的考虑,他们把控制权转移给了那些有才能治理企业的人逐一现代意义上的经营者应运而生了。原来的资本家的任务,不再是亲身往治理

5、企业,而是往寻找有才能的经营者,然后把企业交给他们往经营。假如找不到这样一个好的经营者,那他的资本也许不会赚钱,甚至还要赔钱。经营者的才能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突现出来了,经营者的重要性超过资本了。  这时的企业,还能叫它所有者的企业吗?没错,固然从法理上讲,这些企业终究还是他们的,但“企业是经营者的企业”或者说“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的理念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时的企业目标是什么?固然所有者们找那些经营者还是基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但这些在创造利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经营者们是不会那么俯首贴

6、耳的。这些在企业中也许连一股也没有的人,这些凭自己的才能吃饭的人,当他们在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会象原始所有者那样只顾赚钱而不顾其它吗?  比如,当企业和环境发生冲突的时候,假如是原始所有者掌控企业,那他完全可能为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环境;但假如是经营者掌控企业,他就不会和环境那么直接冲突。他可能这样提醒自己:我干吗要为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社会?因此,这时的企业目标,已经有所偏离了。  让我们再前进一步。当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决定于一两个有才能的经营者,而是决定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时,就

7、象现在的那种知识型或技术型企业,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还能说得通吗?人们都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本家取代了资本家,那些拥有知识、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成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主角。而这些人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时的企业既不能说是所有者的企业,也不能说是经营者的企业,而只能是全体员工的企业,正像硅谷的大多数企业一样。这时的企业目标是什么?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经营者利益最大化?全都不是。这时的企业目标就只能是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一目标下,所有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其利益都最

8、大化了——既不存在为了所有者利益而坑害工人,也不存在为了经营者利益而内部人控制,更不存在为了公司利益而损害社会!  当企业的所有者越来越多而且趋向社会化时,当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且趋向国际化时,当企业的治理者越来越通过社会机制进行筛选时,这时的企业也就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企业了。企业的目标,不再是为少数人牟利,而是为了增进社会福利。固然这一点在目前还不能实现,但已为期不远了。  中国的企业到了哪一个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种阶段的都有。因此也就有了公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